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能动司法视角下民事审判权运作机制定位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16 01:27
  我国提倡的"能动司法"并非西方语境下的司法能动主义,也并非审判方式上的职权主义回归,同时,能动司法的目的也不在于异化法院的功能。能动司法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强调司法除了被动性之外,也有积极、主动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矫正以往司法改革中单纯将司法权定位于被动、消极的倾向。在民事审判权运作机制中,有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之分。能动司法的理念只有在民事审判权运作机制中加以务实分析,才能勾画出民事审判权运作机制中的司法能动与被动之思辨关系。 

【文章来源】:现代法学. 2011,3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能动司法视角下的理念之争
二、能动司法应然之维——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之分
    (一) 民事审判权定义及诉讼对象与非讼对象之区分
    (二) 民事审判权运作机理之能动与被动——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
    (三) 处分权主义的被动与职权调查主义的能动
    (四) 辩论主义的被动与职权探知主义的能动
    (五) 当事人进行主义的被动与职权进行主义的能动
三、能动司法必然之维——当事人主义的修正与补充
    (一) 处分权主义的被动与职权调查主义的能动之交错适用现象
    (二) 辩论主义的补充与修正——释明权、真实义务和法律观点指出义务
        1.法院释明与能动司法的关系
        2.法律观点指出义务与能动司法的关系
        3.当事人真实义务与能动司法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 罗东川,丁广宇.  法律适用. 2010(Z1)
[2]能动司法制度构建初探[J].   法律适用. 2010(Z1)
[3]关于能动司法[J]. 苏力.  法律适用. 2010(Z1)
[4]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与和谐司法机制的建构——以释明权为中心的展开[J]. 吴杰.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本文编号:3140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140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