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路径选择与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1-04-16 18:04
文物作为洞烛民族历史的镜鉴,在增强民族认同与文化体认上意义卓著。中国近代史上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民间层面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追索路径实现文物回归,以国际法视角对法律、外交、商业路径对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进行评估有助于深化理论研究。我国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厚,而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现象严重,因此,结合我国相关实践的对话,总结前沿进展,关注新出台的《敦煌宣言》及我国《文物保护法》修订中的法律问题,殊为迫切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海峡法学. 2015,17(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一)我国文物流失的历史分期
(二)文物追索的国际努力及法律困境
二、文物返还问题的“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
(一)两种类型化理论的提出
(二)关于“普世性博物馆”的辩争
(三)文化国际主义的历史语境思考
三、文物追索的国家实践及路径选择
(一)我国文物追索的国家实践
(二)跨国文物追索的多元路径及其应用
四、我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新发展
(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第四次修正
(二)2014年通过《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
(三)2009年中美达成《关于美国限制进口旧石器时代到唐末考古材料谅解备忘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追索在荷“肉身坐佛”之私法路径——以荷兰民法为视角[J]. 葛江虬. 东方法学. 2015(03)
[2]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国际私法问题[J]. 霍政欣.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5(02)
[3]单边诉求与多边合作:文化遗产的返还之路[J]. 吕建昌,邱捷,胡盈. 东南文化. 2013(04)
[4]国际法视角下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高翔. 东南亚研究. 2009(04)
[5]应对文物危机的路径选择——以国内法和国际法对文物的保护为分析框架[J]. 李玉雪.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9(03)
[6]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思考[J]. 李玉雪. 中国法学. 2005(06)
本文编号:3141913
【文章来源】:海峡法学. 2015,17(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一)我国文物流失的历史分期
(二)文物追索的国际努力及法律困境
二、文物返还问题的“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
(一)两种类型化理论的提出
(二)关于“普世性博物馆”的辩争
(三)文化国际主义的历史语境思考
三、文物追索的国家实践及路径选择
(一)我国文物追索的国家实践
(二)跨国文物追索的多元路径及其应用
四、我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新发展
(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第四次修正
(二)2014年通过《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
(三)2009年中美达成《关于美国限制进口旧石器时代到唐末考古材料谅解备忘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追索在荷“肉身坐佛”之私法路径——以荷兰民法为视角[J]. 葛江虬. 东方法学. 2015(03)
[2]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国际私法问题[J]. 霍政欣.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5(02)
[3]单边诉求与多边合作:文化遗产的返还之路[J]. 吕建昌,邱捷,胡盈. 东南文化. 2013(04)
[4]国际法视角下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高翔. 东南亚研究. 2009(04)
[5]应对文物危机的路径选择——以国内法和国际法对文物的保护为分析框架[J]. 李玉雪.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9(03)
[6]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思考[J]. 李玉雪. 中国法学. 2005(06)
本文编号:3141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14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