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论非婚共同收养

发布时间:2021-12-28 12:39
  收养作为一种确立拟制血亲关系的重要身份行为,其具体的制度设置须符合社会价值需求。现代收养法的社会价值从传统的立嗣文化向社会福利转型,在此大背景下拓宽收养途径,创新收养方式,突破夫妻共同收养,引入非婚状态下的共同收养,有其现实意义。但同时,非婚状态下的共同收养与传统的夫妻共同收养有诸多不同,不仅要在具体的模式设计上保障收养各方权益,也需要在法律层面有正当的法律支撑,方能体现制度价值。 

【文章来源】: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4,4(05)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非婚共同收养
二、非婚共同收养的制度价值:传统立嗣文化元素向社会福利的转型
    (一)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弊端和家庭化收养的优势博弈
        1.现有社会福利机构收养能力明显不足
        2.社会福利机构难以满足儿童成长中的情感需求
        3.社会福利机构的封闭性易导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欠缺
        4.福利机构的集中供养难以顾及民族差异
    (二)满足同性伴侣渴望养育子女的需求
    (三)解决单个人独立收养面临的成本困境
        1.经济上的供养
        2.生活上的扶助照顾
    (四)单独收养人死亡或丧失收养能力时的救济途径
三、非婚共同收养的模式设计及法律支撑
    (一)非婚共同收养的模式设计
        1.同性伴侣收养模式
        2.非婚非伴侣共同收养模式
    (二)非婚共同收养的法律支撑
        1.非婚共同收养中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2.共同收养人之间以及共同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定位
        3.共同收养人的监护权利和责任分配问题
四、非婚共同收养尚须解决的问题
    (一)非婚如何面对收养的稳定性问题
        1.增设试收养期
        2.增设实质审查
        3.共同收养人之间的协议审查
    (二)其他婚姻家庭法律问题
        1.非婚共同收养人结婚对非婚共同收养的影响
        2.非婚共同收养人的生育权问题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收养身份占有时效制度探析[J]. 陈峰冰.  闽江学院学报. 2011(06)
[2]浅析养父母、收养家庭对养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J]. 马艺丹,薛威峰.  法制与社会. 2009(34)
[3]收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透析[J]. 蒋新苗.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3554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554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f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