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短缩二行为犯目的要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21:00

  本文关键词:短缩二行为犯目的要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短缩二行为犯 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主观违法要素 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摘要】:短缩二行为犯是将二行为犯或复行为犯缩短为一行为犯或单行为犯,是刑法将并未完成的二行为犯作为追求第二个行为的目的犯予以规定的。其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的目的,但又不要求该特定目的的现实实现,是一种主观要件多于客观要件、包含"溢出"客观要件的主观要件的犯罪形式。短缩二行为犯中的目的属于主观的构成要件,属于"超过的主观要素",不同于故意犯罪中的意志因素,且区别于一般的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短缩二行为犯之目的的本质应界定为特定的犯罪目的。基于短缩二行为犯特殊的主观要素的存在以及主、客观的不一致性,对其目的要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短缩二行为犯 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主观违法要素 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早在麦兹格时代就已经明确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目的犯,1924年,麦兹格在其撰写的《主观的不法要素》一文中首次从正面肯定了构成要件中的主观要素,并将目的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针对预想的结果而作为客观的原因存在的意欲;第二种是针对预想的结果而作为主观的手段存在的意欲。第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欣喜;犯罪动机应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2 陈立;;略论我国刑法的目的犯[J];法学杂志;1989年04期

3 刘明祥;论目的犯[J];河北法学;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承斌;;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再探讨——基于立法例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陆诗忠;;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付晓雅;;《刑法修正案(七)》的得与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杰;;共同犯罪中止形态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冯凡英;;也论“片面共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许蓓蓓;苏新宇;;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陈兴良;;犯罪:规范与事实的双重视角及其分野[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9 黑静洁;;反思客观归责[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刘远;;罪刑法定主义的哲学视域[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田甜;;我国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可行性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胡志坚;;个案裁判规范之构建是司法裁决证立的关键[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谢天放;孙潮;顾长浩;王松林;阎锐;宋华琳;邱宝华;;行政处罚罚款设定研究[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5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王晋繁;王琳;;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之研究[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吴大华;罗鹰;;论刑事被害人补偿——以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周亦峰;张晶;;精神障碍者危害行为之规制与保障[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刘守芬;李瑞生;;生命刑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10 贾桂海;;寻找安全之路——犯罪学的向度与进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余家恺;组织犯的诠释基础与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媛媛;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金懿;论刑法中的错误与共同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茗;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金业;论独立教唆罪的设立[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李慧芳;中日环境犯罪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袁菁;论遗弃罪中的遗弃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论环境犯罪的性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吴殿朝;运输毒品罪犯罪形态初探[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胡家贵,陈瑞兰;关于犯罪形态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坛;1997年06期

4 毛玲玲;;金融诈骗犯罪的新型特征与定罪模式的思考[J];上海金融;2010年04期

5 陈龙鑫;;网络犯罪刑事管辖问题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6 屈学武;侵犯商业秘密罪研讨[J];法学杂志;1998年05期

7 刘方启,王孔宝;精神分裂症病人残杀父母1例[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8 陈立;犯罪结果及其分类新探[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9 刘生荣;犯罪结果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李洁,林菲;论贿赂在受贿罪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兼论受贿罪立法及认定中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王传宗;严打扒窃:提高取证能力面临新考验[N];人民公安报;2011年

2 丁文泉邋赵明艳;胶南张家楼派出所给违法者算成本账[N];人民公安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 莫洪宪 张小宁;中日有组织犯罪现状、特征及对策比较[N];检察日报;2009年

4 李舒 卢国强;监管酒驾必须打破交警唱“独角戏”的局面[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0年

5 本报记者 孙崇鸽;加大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力度[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建国;惩治与预防偷越国(边)境犯罪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康瑛;持有型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任海涛;生态犯罪现象的犯罪化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4 刘雅卿;酒后驾驶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2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002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