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景耀犯罪实证范式的一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严景耀犯罪实证范式的一点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实证研究方法 犯罪学研究 犯罪问题 社会变迁 民国时期 个案访谈 犯罪类型 犯罪学理论研究 中国犯罪学 犯罪社会学
【摘要】:正严景耀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学家、犯罪学家,是犯罪社会学学科领域本土实证研究的重要开拓者。由其撰写的博士论文《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体现了民国时期犯罪学领域研究的较高水平,被誉为近代中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圭臬之作,而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仅仅在于一种研究方法,更在于如何应用这种方法。首先,犯罪学不同于刑法学,它是一门事实学科,由此导致的犯罪学理论研究必须要密切联系实际。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大量地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和个案访谈,很难抽象出像样的犯罪学理论。像美国当代知名的犯罪学家威尔逊(James Q.Wilson)和凯琳(George L.Kelling)所创立的"破窗理论"就是源于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天津社科院法学所;
【关键词】: 实证研究方法 犯罪学研究 犯罪问题 社会变迁 民国时期 个案访谈 犯罪类型 犯罪学理论研究 中国犯罪学 犯罪社会学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严景耀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学家、犯罪学家,是犯罪社会学学科领域本土实证研究的重要开拓者。由其撰写的博士论文《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体现了民国时期犯罪学领域研究的较高水平,被誉为近代中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圭臬之作,而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仅仅在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飞;;我国犯罪学本土发展的整体性[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皮艺军;;首期寄语[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1期
3 康树华;21世纪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课题[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严励;金碧华;;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路径选择——对当前我国犯罪学研究现状的审视[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康树华;;新中国犯罪学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壮大[J];中国法学;2008年06期
6 李娜;;社会转型时期犯罪学研究的新发展——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观点述要[J];人民检察;2009年17期
7 王燕飞;;我国犯罪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理性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单勇;张旭;;生活方式视域下的犯罪学研究[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吴宗宪;;论犯罪学的诞生及其标志[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赵宝成;;犯罪学的价值和功用——兼谈犯罪学的学科建设[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纾;;和谐社会与犯罪学的发展——我国犯罪学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2 杜雄柏;;以自己卓越的成就去赢得社会的尊重——关于我国犯罪学研究出路问题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4 靳高风;;犯罪学学科规训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5 魏平雄;许章润;;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刑事法学体系中的地位[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6 吴宗宪;;论犯罪学的诞生[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王牧;;前言[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卫磊;;价值与事实的双重追问——犯罪学的本体重构与范式转换[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9 ;前言[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10 唐大宇;;中国台湾地区的犯罪学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韩兵;加强犯罪学的实证与基础理论研究[N];检察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轩甫;第19届中国犯罪学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开幕[N];检察日报;2010年
3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主编 卜安淳;犯罪学研究:学问意识不足[N];检察日报;2009年
4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林s,
本文编号:1126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2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