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绿色犯罪学的起源、发展及展望
本文关键词:西方绿色犯罪学的起源、发展及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犯罪学 批判犯罪学 环境社会学 环境哲学
【摘要】:生态批判犯罪学的激进理论、环境社会学的蓬勃兴起以及环境哲学的不断发展使得犯罪学家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绿色犯罪学作为研究环境问题的犯罪学的分支学科也得以快速发展。绿色犯罪学的发展不仅面临缺乏统一定义的问题,而且也有其他术语如保护犯罪学、生态全球犯罪学、绿色文化犯罪学等使用不同的方法研究相同的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绿色犯罪学未来的发展道路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3AFX01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课题(2014B1803)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2014年5月英国阿什盖特出版社出版了《探索绿色犯罪学》一书,这本新书由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犯罪学教授迈克尔·林奇(Michael J.Lynch)和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犯罪学教授保罗·斯瑞特斯盖(Paul B.Stretesky)撰写。他们指出,尽管绿色犯罪的形式与影响越发多样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梅建明;;论环境犯罪学的起源、发展与贡献[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张鸿巍,顾青;西方社会生态犯罪学探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洪大用;西方环境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4 张鸿巍;当代西方批判主义犯罪学研究[J];犯罪研究;2005年02期
5 周东平;;西方环境犯罪学:理论、实践及借鉴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同;生态运动与绿色主义福利思想:生态健康科学与新型公共卫生框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陆娟;汤国安;张宏;蒋平;吴伟;;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研究方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3 齐雅彬;;情景预防简述[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4 王绍增;园林与人[J];广东园林;2001年02期
5 秦华;科特尼·弗林特;;西方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概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罗桥;;气候变化下的社会学议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丽珂;谢振忠;;县域不同群体环境行为绩效的差异检验与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8 姜超;柳林;;中国犯罪地理与警务GIS研究进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9 王书明;;气候治理的困境与中欧认知共同体建设——从英国学者吉登斯的观点说起[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3年02期
10 姜超;唐焕丽;柳林;;中国犯罪地理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刘继同;;生态运动与绿色主义福利思想:生态健康科学与新型公共卫生框架[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3 赵宗金;;从环境公民到海洋公民——海洋环境保护的个体责任研究[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4 解铭;朱丽;;城镇化与新疆地方环境立法理念的初步探讨[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光君;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马皑;对犯罪人本质特征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彭剑波;公共生态空间私用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洪长安;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李霞;农村面源污染的风险与秩序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朱玉知;环境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宁;论当代西方批判犯罪学—阶级维度的考察[D];河南大学;2011年
2 山珊;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的社会学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雷;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犯罪预防[D];复旦大学;2010年
4 刘兵红;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乡镇政府行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郝世亮;生杰环境脆弱地区农民生存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党晶晶;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苏磊;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农户生计的协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聂继凯;艺术类招生考试腐败预防失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马旭艳;试论利益协调对城市社区人归属感的促进[D];山西大学;2011年
10 李晓超;环境问题与社会不平等[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跃峰;;国外环境与犯罪研究简介[J];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2 丁湘;;环境犯罪学与社区警务[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贝史伟 ,张红;工厂企业空间环境犯罪学初探[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4 金诚;伍星;;“侵财型”犯罪地图描绘及其研究[J];犯罪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大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与反思[J];思想战线;2014年04期
2 立早;国际杜会学“环境与社会”学术讨论会[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12期
3 洪大用;;积极培育引导成长中的民间环保力量[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殿忠;;关于环境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塔娜;推进我国环境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不断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杰;环境社会学:反思社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洪大用;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协调[N];人民日报;2006年
4 洪大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环境社会学:彰显自反性的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薛倩;环境社会学不可限于个案或地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何民捷;在关注重大环境问题中成长[N];人民日报;2007年
7 鲍强;“旱区环境社会学”[N];中国环境报;2002年
8 秦华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西方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分野与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敏;灾害面前社会学不能缺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可;石超艺:这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鹏程;中国环境社会学框架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45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45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