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7-11-12 12:16

  本文关键词: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 流动青少年 未成年人犯罪 社会控制


【摘要】: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作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遏制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上升,是城市管理中亟待破解的难题。通过对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群体与本地青少年犯罪群体的比较分析可知: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位、流入地城市社会管理的滞后等因素,是导致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主要原因。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入手,打破城乡户籍制度的樊篱,着力完善外来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体系,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成因,能够实现从源头上预防与减少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C913.5;D917.6
【正文快照】: 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作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遏制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上升,是城市管理中亟待破解的难题。通过对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群体与本地青少年犯罪群体的比较分析可知: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小红;陈薇;;流动青少年犯罪:生存风险与环境风险的影响——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状况调查[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2 "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陈卫东;;我国八城市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调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玉川;;依恋理论视野下的未成年人权益的家庭保护[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2 张璐璐;谢斌;;青少年暴力行为的预测和评估[J];法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3 奚山青;胡巧绒;;民工子女犯罪与教育问题专项调研[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4 毕一潇;刘炳跃;;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年09期

5 蔡扬眉;杀亲——一种新型的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6期

6 李康熙;;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急剧上升的原因分析——以山东省为例的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4期

7 任学强;;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国际标准之落实[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1期

8 屈琦;;污名化与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2期

9 汪明亮;郭俊超;胡红建;;社会资本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原因及控制对策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4期

10 朱凌云;;青少年犯罪成因及预防措施[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宜生;;首重实证——世纪之交对犯罪理论研究的期望[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2 张昌荣;陈晗婧;;越轨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偷渡活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陈鹏忠;;流动人口中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透视[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谭远宏;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艾尔肯·沙木沙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少数民族犯罪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蒋桂芳;基于需要理论的青少年道德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刘晓善;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园园;偏差青少年的社会联结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路;福建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建朝;家庭功能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预防对策[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4 施磊;留守儿童的被害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邓洁;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及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婧;浅析网络游戏沉迷或成瘾与青少年犯罪的联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侯映宇;劳动教养对收容教养人员再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志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孔维蕾;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特点初探[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10 白玉林;社会控制弱化与未成年人犯罪[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君忠;浅析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4期

2 王志强;;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夏玉珍;吴娅丹;;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时代[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殿明 ,司书中 ,王军;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年02期

2 李琳琳;;关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影响的调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卢兴治;;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对策[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4 林志坚;;试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冯俏;李淑青;郭保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金英玉;浅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玄成贵;省察:青少年犯罪及其控制[J];政法论丛;2003年05期

8 陈芳芳;青少年犯罪问题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廖伟;;现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缪金祥;;也谈网络文化与青少年违法犯罪[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刘宝山;;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王志红;;网络的负面作用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7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方继民;傅强;;青少年侵财型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探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9 许宝宇;;试论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10 潘松萍;朱临;;文化冲突语境下的青少年犯罪解读[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中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N];汉中日报;2007年

2 何秀林;青少年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3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陈彦;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N];中山日报;2008年

4 张志鹏;宗教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何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秦雪 周丹丹;双塔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成绩斐然[N];朝阳日报;2009年

6 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检察院 姚毅飞;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N];今日信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杰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N];潮州日报;2010年

8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研究部部长 牛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方法论创新[N];学习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沈磊磊 仇海琼 莫Z,

本文编号:1175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75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5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