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与非组织化:群体性事件的后果及其控制——几个典型案例的组织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组织化与非组织化:群体性事件的后果及其控制——几个典型案例的组织学分析
【摘要】: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程度,对群体性事件的后果有直接的影响。典型案例表明,具有明显组织性的群体性事件,因民众的表达能够纳入组织化的渠道,其破坏性相对较小,而缺乏组织性的群体性事件,因民众表达无序,其破坏性也相对较大。然而,组织化的群体性事件,由于潜在的政治性往往被政治体系所排斥。因此,对群体性事件的后果控制,政治体系需要有正确的政治认知,通过集体行动的边界确定来控制行动的结果。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南昌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840029) 博士后基金项目(2013M53193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GL120)
【分类号】:D631.4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有关中国的群体性事件研究,并引起学界的关注,不仅源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带来了棘手的社会管理问题,而且还与其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有关系。在这些研究中,有关“群体性事件后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最为重要。从逻辑上讲,只有弄清楚影响群体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锡锌;;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保障[J];东方法学;2008年04期
2 刘琳;;“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年02期
3 肖唐镖;孔卫拿;;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后果——国内研究的考察与评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2期
4 文卫勇;胡嘉;徐锋;;突发性群体事件演化过程中的网络舆情因素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贺旭辉;;论组织决策中行动者的不确定性及自由余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3期
6 陈晋胜;群体性事件治理方略[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7 尹利民;;民众维权表达的政府处置:在原则性与策略性之间——理论命题与案例研究[J];学习论坛;2011年12期
8 柳建文;;“行动”与“结构”的双重视角:对中国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一个解释框架[J];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杨立华;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的新理解——一种产品分析的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陶国宏;价值、路径与制度——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浅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李鹏涛;王泽壮;;革命的“病理学”——布林顿对“革命”的开拓性研究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3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魏红英;;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中政治发展逻辑的解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闫建;;效能型政府建设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邓集文;;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推进战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蔡潇彬;;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佳;;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治理变革进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文如;俄罗斯政党政治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业雷;网络社会视阈下虚拟领导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2 王锡锌;;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保障[J];东方法学;2008年04期
3 弗朗索瓦-格扎维尔·梅里安,肖孝毛;治理问题与现代福利国家[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4 郑剑;;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王国勤;;“集体行动”研究中的概念谱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肖唐镖;孔卫拿;;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后果——国内研究的考察与评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2期
7 宋宝安;于天琪;;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与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8 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4年04期
9 周远征;;专家纵论万州事件:恶性循环下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折射[J];科学咨询;2004年11期
10 陈文铂;;从公共资源利用的视角看环境群体性事件——从浙江东阳环境群体性事件切入[J];理论观察;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允;刘怡君;牛文元;汪云林;李丁;;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分析[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金祥,范颖华,朱坚;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分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3 李金;;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实;2005年12期
5 王玉龙;吕云涛;;健全能量释放机制,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控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6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农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四大机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9期
8 麻彦伟;;乡镇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J];领导科学;2005年23期
9 余凌云;唐荧;;论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年02期
10 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公安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1193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9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