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中国城乡户籍与性别的重叠效应——身份公平的养老改革

发布时间:2017-11-16 18:11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乡户籍与性别的重叠效应——身份公平的养老改革


  更多相关文章: 户籍 性别 重叠效应 养老保险 身份公平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身份差异的代际交叠模型,分析了身份标签效应和重叠效应对养老改革的影响,并探讨了身份公平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研究结果显示:(1)二元制结构是造成城乡居民养老差异的制度性原因。教育资源、产业布局以及就业机会在城乡之间的分布不均衡性,必然会导致城乡居民在获取养老金概率及水平上的差异;(2)生理特征以及家庭和生育责任是造成男女养老差异的根本原因。男女在就业能力以及就业环境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男女在获取养老金概率及水平上的差异;(3)城镇居民获取养老金的概率和水平比农村居民高,以及男性获取养老金的概率和水平比女性高等诸多养老不公的现象,应归因于城乡户籍和性别对养老福利分配所产生的身份标签效应;(4)户籍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养老福利分配所产生的重叠效应,会导致个体之间出现更为层次分明的养老差异,其中,城镇男性的养老待遇最高,然后依次为城镇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研究结果表明,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实施帮扶农村地区的教育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以及养老政策,有利于纠正身份标签效应及重叠效应对城乡养老福利分配的负面影响。而采用对女性家庭和生育责任进行补偿的照顾性就业政策和养老政策,则有利于纠正身份标签效应及重叠效应对男女养老福利分配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行为经济学与中国社会变迁”(06JJD79003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于新兴经济学理论创新的综合研究”(13AZD061)
【分类号】:D631.42;D669.68;D669.6
【正文快照】: 一、引言 建国后为了积聚有限的资源快速建立和发展现代工业体系,中国政府建立起了一套二元制经济、政治和社会治理体系?,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将公民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户籍管理制度。被户籍身份区别开来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着截然不同的就业及养老待遇。农村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长赋;;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J];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2 郭凯明;张全升;龚六堂;;公共政策、经济增长与不平等演化[J];经济研究;2011年S2期

3 钱振伟;卜一;张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仿真评估: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J];经济学家;2012年08期

4 ;China’s Urban and Rural Old Age Security System: Challenges and Options[J];China & World Economy;2006年01期

5 邓峰;丁小浩;;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性别收入差距[J];社会学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郭青;;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农民工公共服务权利的缺失[J];财经科学;2011年05期

3 赖晓飞;邹滨;;农民工城市融入最新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4 程诚;王宏波;;农民工市民化途径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0年07期

5 李文星;;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增长[J];当代财经;2012年03期

6 王国霞;程丽琳;;城乡劳动力迁移规律研究[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年03期

7 郑英隆;武志伟;;农民工劳动合约:一个工业化视角的文献述评[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陈社英;梁小楠;;公共政策视角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7期

9 徐细雄;淦未宇;;组织支持契合、心理授权与雇员组织承诺:一个新生代农民工雇佣关系管理的理论框架——基于海底捞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12期

10 吕文广;;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促进农村长远发展[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学华;;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城市的和谐发展——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与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钟笑寒;;城乡移民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基尼系数的理论分析[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4 Baoan Liu;Qinghai Guo;;A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Model of Differentiation Degree for China's Rural Human Resources[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5 王文军;胡晓曦;;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来自陕西的实证分析[A];《资本论》与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2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连义;新时期小说中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安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胡俊波;禀赋、不确定性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转移[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王志浩;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白雪瑞;中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李晓云;中国进城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季文;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佳音;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程薇;农民工留城定居的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包金亮;内蒙古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焦巍巍;我国最低社会保障线及其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韩星明;陕西省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丁记峰;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付丽;制度边缘人口的医疗保险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9 陈艳红;对东北地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贺彩银;民营对外贸易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周文莲;周群英;;就业性别歧视的文化机制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姚先国;黄志岭;;职业分割及其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2002年中国城镇调查队数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李妙旋;;广东省中山市农村子女养育成本调查[J];调研世界;2008年08期

5 封铁英;李梦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模拟与预测——基于制度风险参数优化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6 杜育红,孙志军;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收入与劳动力市场经历——基于内蒙古赤峰市城镇地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7 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8 周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基本养老金仿真学精算模型[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9 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10 王海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代际流动[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1193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93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