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基于案例分析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9:05

  本文关键词:基于案例分析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网络舆情 传播规律 对策


【摘要】:高速发展的网络使群体性事件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散播开来,其中一些负面或虚假的信息给事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严重阻碍政府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鉴于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的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19起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为例,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为政府应对同类事件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基金】: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控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03024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异化视角下网络舆情衍生效应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14GL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微博舆情系统建模与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YJC630055)
【分类号】:D631.43;D63
【正文快照】: 1现状分析据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7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 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 699万人,手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美琛;刘建昌;;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特征和引导初探[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2 陈潭;黄金;;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传播逻辑[J];理论探讨;2011年04期

3 扁柯潇;董志宏;林立瑛;兰月新;;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对策研究[J];情报探索;2012年04期

4 易承志;;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年12期

5 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6 成波;黄晓斌;;国内外网络内容分析应用现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09期

7 惠恭健;李明;;内容分析法在互联网研究中的应用初探——以与传统媒体内容分析法应用的比较为视角[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鑫;陈志兴;;新媒体视野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初探[J];才智;2012年06期

2 海云志;;集体行动发生的三种解释路径及其简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米卫娜;;试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2期

4 邓燕;;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赵振祥;刘毅;;微博救助行动的舆论动员结构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周斌;;关于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12期

7 巨乃岐;宋海龙;张备;;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析论[J];东方论坛;2011年01期

8 孟宏斌;;资源动员中的问题化建构:农村征地冲突的内在形成机理[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5期

9 王英;;网络事件中的符号运作技巧——以“小百合BBS汉口路西延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09年10期

10 夏临;;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研究现状综述[J];东南传播;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俊;;论网络社会运动[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2 吴畅畅;赵瑜;;同志、身份/认同与空间——对中国内地同志网络空间生存及(集体)行动可能性之探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谢静;陈俊美;;共意建构:媒介素养教育行动的动员与组织——以复旦大学“媒介素养行动小组”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吴兴民;;抗争、表达与秩序重构——论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新思维[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5 曾鹏;;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理论的四种取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刚;刘威;崔明;;网络群体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刚;刘威;崔明;;网络群体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8 尹瑛;;冲突性环境事件中公众参与的新媒体动员——以北京六里屯和广州番禺居民反建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9 李阳;;微博中的公益动员模式:一个初步考察——以“免费午餐”为例[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10 洪燕;;表达和参与:公民权视域下的环境维权事件——以“南京拯救梧桐事件”中的新媒体实践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罗阳;经济危机、社会动员与政治稳定[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李超;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9 邢虹文;受众的社会分化与社会认同的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李玄;中国业主维权运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岑颖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突发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陈钢;信访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王文峰;网络舆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冯世强;负面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文静;延安《解放日报》在大生产运动中的社会动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柳;网络群体性事件互动模式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闫伟玮;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达伟;互联网对社会运动的影响机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程丽燕;改革开放以来的儒学“复兴”现象研究——曲阜一角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鹤楠;质检总局舆情监控系统中信息抽取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匡文波;论网络传播学[J];国际新闻界;2001年02期

3 刘海龙;沉默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J];国际新闻界;2001年05期

4 王君玲;;网络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王玲;王东;;防范基于网络组织群体性事件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梅松;;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实现[J];信息技术;2011年09期

7 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8 谈国新;方一;;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方付建;王国华;;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比较[J];岭南学刊;2010年02期

10 宋海龙;巨乃岐;张备;濮小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演化与控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志雄;论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及方式[D];广西大学;2005年

2 陈潮杰;国内网络政治舆论传播的特征与引导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2 潘辉;;关于新时期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年06期

3 王克群;;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4 顾明;;论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5 曹劲松;;政府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研究[J];领导科学;2010年15期

6 李昌祖;;网络舆情研判的类型分析及其制度建设的途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06期

7 李飞;;推进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及调控机制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06期

8 姜胜洪;;把握网络舆情规律 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以杭州飙车案的网络舆情变动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7期

9 马映红;;关于网络舆情基本特点的思考[J];学理论;2010年18期

10 林苇;;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4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5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7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8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方山县政协主席 林祥;加强网络舆情实时监测 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N];山西政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根生;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万源;基于语义统计分析的网络舆情挖掘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朱国东;关于网络舆论演进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广发;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巨慧慧;针对网络舆情的情感倾向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肖轲;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模型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朱佳佳;浅析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情[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6 任洪涛;政府网络舆情把关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江瑾;政府在网络舆情中的有效回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戴笑慧;网络舆情与政府电子治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王文峰;网络舆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的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7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197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d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