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试论大陆法系目的犯理论沿革——兼谈目的犯理论的实践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19 12:01

  本文关键词:试论大陆法系目的犯理论沿革——兼谈目的犯理论的实践作用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目的犯 目的 沿革 借鉴


【摘要】:目的犯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目的犯目的作为主观违法要素,其地位和作用循着刑法理论的发展逐步得到认同,并由此形成了关于目的犯较为成熟的理论类型,这种理论类型对司法实践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当前司法改革背景下,我国司法实践应重视成熟大陆刑法理论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基金】: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自主研究项目“危害国家安全罪立法完善研究”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目的犯是以特定目的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常见犯罪类型如绑架勒赎类犯罪与伪造类犯罪等。目的犯是大陆刑法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发展轨迹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发展一个很好的观察点。本文拟对目的犯理论沿革进行简单梳理,并在此理论沿革背景下探讨大陆法系目的犯理论对司法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兴良;;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J];法学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共同犯罪中止形态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庞冬梅;;“四要件”与“三阶层”犯罪论体系评述[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3 林林;;从主体间性论被追诉人主体性特质[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4 吴轩;王瑾;;困境与抉择:社区矫正的理念更新与制度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5 汤笑然;;人身危险性概念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6 孙昌军,徐绫泽;论小康社会私有财产的刑法保护[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张莉;;贪污受贿罪的死刑问题研究[J];沧桑;2011年02期

8 胡江;;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确认与刑事法治的建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马长生;罗开卷;;犯罪预防、预防犯罪中犯罪人格考量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10 余俊;;文化解释:法官自由裁量的约束因素[J];朝阳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甜;;我国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可行性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王晋繁;王琳;;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之研究[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守芬;李瑞生;;生命刑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7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陆敏;非监禁刑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谢志鹏;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志锋;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霞;民刑交叉案件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慧云;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立法完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阔;不能犯的可罚性依据[D];河南大学;2011年

9 郭永刚;被迫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黄淑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我国刑罚制度改革[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力;司法解释、公共政策和最高法院——从最高法院有关“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J];法学;2003年08期

2 陈兴良;“应当知道”的刑法界说[J];法学;2005年07期

3 陈兴良;目的犯的法理探究[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希慧,王彦;目的犯的犯罪形态研究[J];现代法学;2000年06期

2 金泽刚,侯永久;对犯罪目的与目的犯的探讨[J];法学论坛;1999年02期

3 黄晓亮;;犯罪目的的心理学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曹文智;曹云清;;经济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彭文华;;黑格尔的犯罪目的观及其启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唐世月,,谢家友;论持有型犯罪[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异;犯罪动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怀世;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之关系辨析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7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07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c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