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网络集群行为”:从概念建构到价值研判——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17-12-19 16:34

  本文关键词:“网络集群行为”:从概念建构到价值研判——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出处:《当代传播》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 群体 网络集群行为


【摘要】: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一道景观。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得它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和发酵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概念也被学术界大量使用。但这样一个概念是否科学?本文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集群行为"两个概念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来自官方文本,被赋予了负面色彩。其实"网络集群行为"这一价值中立的概念更适合用来界定各类复杂的线上行为。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传媒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媒体传播:效用、模式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编号:11BXW029 南京大学985工程项目”中国网络传播史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动员模式研究”成果之一,编号:CXZZ12-0010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据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①互联网在中国日益成为加快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久华;;关于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乐国安;薛婷;陈浩;;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框架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杜骏飞;;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9年07期

4 李金龙;黄峤;;挑战与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下的政府信息管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揭萍;熊美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6 孙晓晖;;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执政公信力的流失及其防范——基于社会动员的分析视角[J];理论与改革;2010年04期

7 方付建;王国华;;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比较[J];岭南学刊;2010年02期

8 李婷玉;;网络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以2008年网络事件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郑大兵;封海东;封飞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J];信息化建设;2006年11期

10 于建嵘;;群体性事件症结在于官民矛盾[J];中国报道;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栖;;从勒庞的“群体理论”看网络群体性事件[J];今传媒;2012年01期

2 曾润喜;王国华;陈强;;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网络社会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谢辉;;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引导能力建设[J];才智;2011年20期

4 彭清燕;;校园无差别杀人案的犯罪心理学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王灿;;叙事·语言·想象·建构——西方后现代主义视角中的历史及其书写[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朱淼;;疏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许小美;;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林美如;;提高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性对策探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3期

9 彭清燕;;校园无差别杀人案的犯罪心理学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江曙霞,马理;民间信用生成逻辑的解析及疏导原则的确立[J];财经研究;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庆立;;中国现代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顾金喜;;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蔡笑;;网络群体事件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陈亮;牛静;秦怀杰;曹嘉霖;;中国网民心理感知过程模型——网络群体事件演化前期阶段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李刚;刘威;崔明;;网络群体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刚;刘威;崔明;;网络群体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9 赵颖萍;;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制度机制探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10 ;微博的集群关注与传播特色分析——以“微博打拐”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丁太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模式及系统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继平;从冲突走向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金毅;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雅萍;期待权导论[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聪;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凯;建设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稳定问题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美如;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小田;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易文松;中小投资者保护协会法律地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世强;负面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鹏虎;中共驾驭网络媒体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柳;网络群体性事件互动模式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麒宏;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宪政思考[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解巍;“互向模式”下的群体性事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学銮;网络社会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杨松;什么是集体行为?——帕克对集体行为的解释[J];百科知识;1996年04期

3 杨久华;;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防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罗昕;;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J];当代传播;2008年04期

5 石长峰;;“网络暴民”,劣根之痛[J];东北之窗;2006年16期

6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7 罗凌波;唐治国;;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模式的历史考察[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1期

8 周湘艳;;从传播学视角反思网络群体行为[J];东南传播;2007年08期

9 杜骏飞;魏娟;;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韩笑莲;王广郊;;社会失范理论——浅析迪尔凯姆和默顿的犯罪学思想[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刚;;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分析[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2 邓蓉敬;;国内外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综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孟彩霞;;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赵亚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16期

5 陈麟;林群珠;;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控制策略[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谷晓东;李迪;;从网络群体性事件视角浅析和谐警民关系构建[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4期

7 王菲;;网络群体性事件:虚拟照进现实[J];法制与社会;2011年15期

8 张景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决策选择[J];中国报业;2011年14期

9 赵海岩;;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姚伟达;;网络群体性事件:特征、成因及应对[J];理论探索;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玉和;;信息安全与信息法学[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2 包木春;;浅谈互联网情报信息收集[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梅传强;李学刚;;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防范措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唐守廉;宋丽丽;谢俐P;;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王永忠;;浅析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违法犯罪证据收集固定与处罚依据[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6 和丽明;谢正勇;;互联网诈骗案件的手法特点及对策[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7 潘统芬;;网上聊天引发的问题思考[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洋;马永丹;;分析传统犯罪的网络化情况及网监部门的应对措施[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蔡文之;;网络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对构筑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思考和建议[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刘宝山;;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魏武;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要打持久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陈玉杰 张晓华;河北省九部门联合整治互联网和手机色情信息[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记者 张贺;持续不断打击互联网和手机网站淫秽色情信息 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嘉;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将成今年“扫黄打非”突出任务[N];成都日报;2010年

5 记者 胡雁冰;“流动接访车”互联网远程接访开通[N];石家庄日报;2011年

6 记者 庄建;持续不断打击互联网和手机网站淫秽色情信息 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N];光明日报;2010年

7 刘景业;河北:加强互联网建设年内实现小车网上选号[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9年

8 实习生 陈玉杰 记者 韩莉;打击手机、互联网淫秽色情信息为当前工作重点[N];河北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晓波 张潇予;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N];云南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阙爱民;我省七部门联合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N];河南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紫琳;电子警务之一站式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许金锋;网络社会治安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刘卓;论网络空间中的国家安全[D];外交学院;2007年

4 刘浩阳;网络犯罪及其防控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吴庆焱;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确定[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学刚;青少年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冯丽娜;网络环境下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8 吴汉东;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犯罪原因与预防[D];四川大学;2006年

9 范媛媛;我国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问题分析及预警机制建立[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吴溪;网络犯罪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8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08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2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