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型侦查询问模式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认知型侦查询问模式实证研究 出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侦查询问 认知型侦查询问模式 证人证言 准确性
【摘要】: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错误的证人证言是导致冤假错案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证人证言的准确性是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内的重大课题。侦查询问活动对证言的准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此,西方国家通过对传统的侦查询问模式进行改革,创设了一种新型的认知型侦查询问模式。通过实验比较我国目前普遍适用的侦查询问模式与认知询问模式,结果显示:认知询问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证言准确率,还可以提高询问效率。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吸收认知询问模式之精髓,改革我国现有的侦查询问制度,对于提高我国证人证言的准确性及预防刑事错案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未成年人心态不良犯罪及其法律矫治措施研究”(EBA110324)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成因及其法律矫治措施”(11Y4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1.2
【正文快照】: 在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能否获得真实完整的证人证言对于准确有效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一个案件能否成功破获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证人证言的准确与完整。但证人证言极易出现错误,心理学领域的记忆研究结论也使证言的完整和准确受到进一步质疑[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白建军;;少一点“我认为”,多一点“我发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朱全景;;法学实验论纲[J];比较法研究;2013年04期
3 姜丽娜;罗大华;应柳华;;证人错误记忆的研究综述[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蔡勇;;哀之而鉴之——读《冤案何以发生》有感[J];人民检察;2014年05期
5 莫然;;心理学关于目击证人证言可靠性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小海;;法学研究中实用主义进路之提倡——理查德·A·波斯纳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刘志宏;刘林;;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蒋瑜;谢剑峰;;影响证人证言可靠性因素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张若龙;岳峰;乔辉;;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影响因素[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申文宽;陈丽芳;;从思辨到实证: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葛先园;;法学网络实验教学系统的综合利用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7 李先伟;;证人出庭作证与公诉结果的不确定性[J];人大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8 武腾;;瑕疵担保责任的功能转换:从特殊法律救济到合同义务界定[J];清华法律评论;2014年02期
9 殷英华;;指认错误的制度防范——以目击证人对作案人的指认为例[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李安;;量刑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检视 从实证观念到实证技术[J];中外法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郭云忠;;《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变迁[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许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刘敏;当代中国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孙红成;面向多数 强调基础[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晓晨;队列呈现方式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志朔;证券发行审核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修稳君;司法询问中错误记忆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韩连乐;法官阐明权适用范围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5 刘晶晶;证人证言与刑事错案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刘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正当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7 乔尚鹏;陪审程序选择权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俞海波;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特别性”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斌;;思想实验及其法学启迪[J];法学;2008年01期
2 刘仁文;;法学与数学[J];法制资讯;2011年07期
3 赵时亮;虚拟实验:从思想实验到虚拟现实[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06期
4 陈瑞华;;从经验到理论的法学方法[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5 范并思;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科学计量学分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03期
6 黄维智;目击证人辨认的可信性及其程序保障[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7 郭云忠;;法律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地点选择[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4期
8 白建军;论法律实证分析[J];中国法学;2000年04期
9 胡玉鸿;;“法律人”建构论纲[J];中国法学;2006年05期
10 白建军;;论法的确定性与公正的可检验性[J];中国法学;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喻中;[N];光明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兴华;论侦查询问应遵循的原则[J];河南公安学刊;1992年03期
2 马方;;论任意询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方斌;;论侦查询问中的交流技巧——以证人和被害人为中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01期
4 奚居仁;证人不愿作证的心理分析[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蒋安杰;中国侦查询问三项制度改革探究[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靳惠;刑事侦查询问制度的规范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8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2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