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报复社会性犯罪的主要诱因及因果链条解析
本文关键词:现阶段报复社会性犯罪的主要诱因及因果链条解析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报复社会性犯罪 基本特征 主要诱因 因果链条
【摘要】:报复社会性犯罪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而将报复行为直接指向社会整体而非具体的利害关系者。现阶段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发生之所以具有必然趋势,与制度性缺陷相关联。制度性缺陷诱发社会排斥现象,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运行不良,则助推了这类犯罪的多发。理性界定报复社会性犯罪的主因并解析其发生的因果链条意义重大:在认识论上,唯有如此方能使对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分析跳出主要归因于犯罪者方面的认识误区,而与更广阔的制度性因素联系在一起,真正明白这类犯罪在本质上也是社会自身造成的;就实践论而言,唯有正确理解这类犯罪的社会成因,才能着眼于社会的主动改良,使其从根本上减少。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引言报复性犯罪在传统上主要指个体由于婚恋挫折、邻里或民事纠纷、工作不顺、人格缺陷等原因引发报复动机,进而对利害关系方或冲突方实施的攻击行为。当前的理论研究大抵也是从这一角度展开。但报复社会性犯罪在性质和成因上与传统的报复犯罪存在显著差别,是现阶段理论和实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毛玲玲;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法律经济分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赵振光;“三动论”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构想[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梅;目的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肖立威;犯罪故意之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罗文楠;我国毒品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3 赵高旺;司法的限度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从杰;激情犯罪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宋洪杰;目的犯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欧明艳;腐败犯罪行为生成与防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庆武;网络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王筝;女大学生财产型犯罪动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梁怡;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成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晓梅;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群体性事件的法社会学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张艾清;中国国内仲裁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与立法完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4 张丽;浅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金艳;行政调解的制度设计[J];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6 罗飞云;论仲裁的司法化限度[J];行政与法;2004年03期
7 郝海青;在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的法律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胡道才;我国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建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邦杰;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中浩;;论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张鸿;;驾驶行为干预体系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斌;董春玲;;我国农民工犯罪原因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肖飞;;服务型公安机关建设与公安警务改革[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金荣;熊建军;;山崖坠死的尸体检验[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朱广友;沈彦;陈梅英;;阴茎交感皮肤反应及其在阴茎勃起鉴定中的应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郭清华;;计算机犯罪概念初探[A];第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6 于阜民;;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于阜民;;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于阜民;夏弋舒;;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再论犯罪学独立的研究对象[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黄茂树;;司法鉴定制度研究[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葛军;;试论消防指战员火场心理素质的培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泰安市公安局局长 郑岐浩;用和谐社会理念武装头脑[N];人民公安报;2008年
2 孙成岩;稳定是和谐之基[N];丽水日报;2006年
3 石延辉;贪污案件中的账证审查方法[N];检察日报;2007年
4 陈伟达邋叶慧琪;构建“山水相依式”和谐警民关系之途径[N];人民公安报;2007年
5 记者 阙爱民 李凤虎;省会旧手机交易有了“规矩”[N];河南日报;2006年
6 仲吉;各地将在年底前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N];江苏经济报;2005年
7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詹强;努力创建高绩效机关[N];金华日报;2007年
8 见习记者 陈国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N];朔州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周卫国;坚决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N];湖南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伟雄;深圳推行四警合一新模式[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龙;当代中国拐卖人口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彭松;黑社会犯罪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王俊梅;我国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李卫;论职务犯罪的预防[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陆梅英;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29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2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