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TED理论的城市防控犯罪规划体系
本文关键词:基于CPTED理论的城市防控犯罪规划体系 出处:《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CPTED 公共安全 防控犯罪 防控犯罪规划
【摘要】:基于对CPTED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将其引申为一种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学科中抵制犯罪的理论模型。提出了防控犯罪规划体系的概念,并对相关概念进一步阐述。论文分析了城市高犯罪率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得出当今的规划方法不利于防控犯罪的命题,并指出四种城市死角为防控薄弱区。将CPTED理论运用于城市规划领域之中,得到环境与人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而构建防控犯罪规划体系的结构、功能、方法策略等。最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预防犯罪的几点对策。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CPTED theory , it is introduced as a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ght against crime in urban planning .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2014M5512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灾害应急物资筹集与随机终止模型及其仿真研究”(7137209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DL13CB15)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据国际相关部门统计,犯罪所造成探讨的热点问题,而由于其特有的复杂的财产生命损失远大于任何一场战争同性与难以预测性,犯罪问题也成为众多期所造成的损失[1]。随着我国犯罪率的研究问题中的难点。传统的城市规划侧逐年攀升,犯罪问题也逐渐成为大家所重于物质空间方面的规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薇;万婷;孔德明;;基于CPTED理论的居住小区环境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1期
2 赵秉志;金翼翔;;CPTED理论的历史梳理及中外对比[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3期
3 翁里,潘建珍;城市规划与防控犯罪之理论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王发曾;;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犯罪防控效应[J];河北法学;2009年11期
5 孙彦;张卿;;论军人犯罪司法预防的概念、特征及类型[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严栋柱;毛媛媛;董衡苹;;基于犯罪预防的城市规划研究与启示[J];犯罪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巨睿琪;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方法”的认定[D];浙江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毅超;;城市设计中的可防卫性空间初探[J];安徽建筑;2009年04期
2 刘静玉;王发曾;;交通性公共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J];城市问题;2012年06期
3 毛媛媛;戴慎志;;犯罪空间分布与环境特征——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
4 翁里,刘献明,刘萍;“枫桥经验”与社区化治安管理[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毛媛媛;戴慎志;;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4期
6 古淑惠;;论城市流窜犯罪的特点及防控——以广佛都市圈为背景的考察[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毛媛媛;戴慎志;曾敏玲;;国外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组织机构评析与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4期
8 贾真;;基于防盗研究下的城市社区规划与设计[J];福建建筑;2012年10期
9 姜超;柳林;;中国犯罪地理与警务GIS研究进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10 姜超;唐焕丽;柳林;;中国犯罪地理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邓慰旺;;基于城市规划的城市犯罪预防[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2 董玮玮;吕乔森;;非常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策略——以新疆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3 单勇;;城市中心区的犯罪热点制图与防卫空间设计[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大千;长春市犯罪空间分析及规划管理防控[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薇;犯罪预防视角下的哈尔滨住宅小区安全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张雷;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犯罪预防[D];复旦大学;2010年
3 严栋柱;城市中心区犯罪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郑志丹;大学生社会键问卷的编制及其犯罪预防[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琳;当前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江;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刘\,
本文编号:1361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6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