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压制到回应: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从压制到回应: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模式研究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压制型治理模式 回应型治理模式 环境群体性事件 政府治理模式
【摘要】:压制型治理是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之实然模式,其存在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现实需求,但难以从根本上遏制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回应型治理能有效预防和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维护公众的合法权利。从制度的构建对回应型模式进行研究,推动回应型治理模式的法律化,是实现环境群体性事件回应型模式构建之关键,主要有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革新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完善政府生态责任问责制等。
[Abstract]:Repressive governance is the real mode of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 management in China. Its existence has not only deep theoretical foundation but also strong practical needs.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fundamentally contain the occurrence of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s, and responsive governanc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s and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public. Promoting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responsive governance model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ponse mode of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s. It mainly includes per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nd innovating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ystem. Improve the government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江苏省法学会2014年招标课题(SFH2014C10) 徐州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14XSM—051)
【分类号】:D631.43
【正文快照】: 环境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中的一种类型,是指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由相当数量的民众参与,并以集体上访、游行示威、阻塞交通、围堵地方政府机关、围堵工厂和企业等方式来维权,达到维护民众因环境污染问题而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地域性、攻击性、复杂性、规模性、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正滋;;环境公共治理模式下的“参与—回应”型行政体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林龙;;论环境污染事件受害者利益表达机制的困境及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杜辉;;论制度逻辑框架下环境治理模式之转换[J];法商研究;2013年01期
4 彭清燕;;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的模式评判与法理创新[J];法学评论;2013年05期
5 崔卓兰,蔡立东;从压制型行政模式到回应型行政模式[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刚;;“一事一议”制度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难题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2 戚学祥;;组织竞争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3 崔卓兰;卢护锋;;我国行政行为非强制化走向之述评与前瞻[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4 刘光才;李微微;;公共问题视角下航班延误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顾一鸣;;从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看政府绩效评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9期
6 樊慧玲;李军超;;社会性规制与CSR耦合的机制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张瑞雪;;公共服务市场化:从政府垄断到多元互动[J];才智;2009年30期
8 高枕;;公共物品:当代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J];才智;2011年18期
9 张锋;辛晨;;新农村社区整合机制研究——以利益分析为视角[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10 王艳;陈伟东;;业主维权中政府与社会的双重建构[J];长白学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振涛;陈彦丽;;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体制构建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杨志军;;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基于三项内容的考察[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3 刘俊月;;西方整体政府的构建路径及其借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章伟;;网络型权力结构与多中心治理——论新公共管理视野中的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范可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小凤;;对我国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的思考[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7 陈锐;苗长虹;;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型城市群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8 李爽;黄福才;;转型时期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角色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陈立旭;;公共文化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构[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龚虹波;;地方性高校多中心治理的制度构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木;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于印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达禹;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9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何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怀坤;城市管理长效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秦红;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以昆山市为例[D];苏州大学;2010年
8 钟恢波;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康红蕾;NGO善款使用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熊玲;零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胜宽;;从“乐”的人生观念看苏轼的社会和谐思想[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曾正滋;;公共行政中的治理——公共治理的概念厘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3 曹明德;毛涛;;我国环境争端非诉讼解决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孙莉;司法改革与程序意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钭晓东;;论环境法律责任机制的重整[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6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7 卢上需;王佳;;论我国司法权的政治属性和基本功能[J];法学评论;2013年02期
8 蔡守秋;;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J];河北法学;2008年03期
9 曹明德;刘明明;;论美国告发人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环境治理的启示[J];河北法学;2010年11期
10 白思鼎;刘晔;;税收、国家与民主——关于《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的访谈[J];开放时代;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3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4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5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6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7 王顺美;;提升公权力公信力与防范群体性事件是正向关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8 ;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9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系统升级[N];贵阳日报;2009年
2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3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5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7 董倍宏;我市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涉访群体性事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N];陇南日报;2008年
8 陈立雄;桂平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N];广西日报;2008年
9 王德聪;实现北京两会“零上访”目标[N];毕节日报;2008年
10 江玲玲 月航 李超;民革市委提出14条对策建议[N];常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韩峙;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群体性事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2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7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