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犯罪分析与法律救济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暴力犯罪分析与法律救济 出处:《人民论坛》2013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暴力犯罪既危害社会的和谐,也损害到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文章对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征做了大致的概括,从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方面分析了青少年容易暴力犯罪的原因,提出了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执法管理和完善司法保护四条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社会和谐。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auses of juvenile violent crime in recent years , puts forward a sound legal system , strengthens the law education , strengthens the law enforcement management and perfects the four countermeasures of judicial protection , in order to help prevent and reduce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征描述从学理上看,“青少年暴力犯罪”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一是“青少年”,这是社会学上的用语;二是“暴力犯罪”,它是法学上的用语。关于这两个概念如何定义,目前学界尚有争论,这里不作过多讨论,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年龄为14至25周岁的犯罪主体利用身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新立;;公安机关继续盘问的适用若干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09年04期
2 武胜;;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综合治理[J];青年思想家;2003年02期
3 邹建华;爱心紧急集合 救火英雄“借脸”绘画[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09期
4 郑上勇;;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吴之如;;驾车局长醉了,法律却醒着[J];驾驶园;2011年01期
6 吴锋;汪建中;;法务会计浅析[J];内江科技;2006年04期
7 於慧;;浅议法务会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0期
8 汪予锋;当好法律的“管家”[J];人民公安;1998年08期
9 庄伟;莫越法律这道墙[J];警察天地;2001年12期
10 邹霞光;保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背后[J];中国保安;2005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青山;伍亚荣;;邪教问题及其法律防治[A];依法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三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佩恒;;消防监督必须依法行政[A];展望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芸;;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跨境犯罪原因浅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晟;;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本土资源的继承[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聂立泽;张西俊;;网络诈骗犯罪被害与被害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曾凌;;贪污贿赂犯罪趋势定量分析——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为例的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春华;;浅谈犯罪研究方式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进保;;现代生物科技犯罪与应对方略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方敏;;民营法医精神病鉴定所鉴定情况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侯鸿剑;董延明;;新形势下法医鉴定的解释工作应树立五种意识[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北;芜湖 车牌竞价用于救济[N];安徽日报;2008年
2 邹伟明;浅谈工商管理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和救济[N];江苏经济报;2004年
3 李坤;枣阳“阳光采购”温暖低保户[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
4 通讯员 文庆华邋记者 江泽丰;年拨百万元 保民警安康[N];中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龙立琼;“职业豁免”是一项救济的权利[N];法制生活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华中炜;收容遣送站“全开放”模式调查[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李锦灶;如何恢复收容遣送的救济性质[N];中国社会报;2002年
8 张杰 潘怀福;海洋行政执法的思考[N];中国海洋报;2006年
9 马丁;人性化执法及其背后[N];丹东日报;2007年
10 刘智 于航;增强法律意识 推进依法行政[N];牡丹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阳红光;公安执法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庆纲;简论性犯罪被害人[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文;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储桂节;上海市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演变及其对策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黄新民;职务犯罪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姜金方;劳动教养立法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席小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毅;诱惑侦查法律问题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8 邵晓枫;我国新时期公安院校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海山;性犯罪的社会伦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郭永生;论警察公正[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73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37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