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情境与互惠: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动力机制——基于湖南某县三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7 04:16

  本文关键词: 农村群体性事件 情境 情绪动员 资源动员 互惠机制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境和互惠文化背景,其特有的社会情境通过影响群体情绪存量推动着群体行动的发生和变化。基于湖南某县三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表明,在情绪存量递增的过程中,个体情绪不断被激化,逐步实现群体行动的情绪动员。在情绪被充分动员的基础上,乡村社会固有的互惠文化通过解决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者积极性、防止群体成员"搭便车"以及动员内外部资源参与群体行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资源,促使群体行动产生和发展。
[Abstract]:The occurrence and change of group events in rural area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specific social situations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ultural background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ree rural group events in a certain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it is shown that the individual emotion is constantly intensified in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emotional stock. Gradually realize the emotional mobilization of group a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ull mobilization of emotion, the reciprocal culture inherent in rural society can solve the enthusiasm of organizers in group events. Preventing group members from "hitchhiking" and mobiliz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to participate in group action provide important cultural support, thus effectively mobilizing and integrating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roup a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分类号】:D63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长林;储天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话语分析[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2 刘兴;顾海英;;长期集体维权行动的动力机制问题研究——基于Bellman方程的求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3 张泽;李鹏;;两岸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比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苏君阳;;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曾润喜;王国华;陈强;;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网络社会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杨成虎;;政策分析中的人性理论[J];长白学刊;2012年02期

7 徐文锦;黄毅峰;;互联网:政治稳定的“双刃剑”[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8 海云志;;集体行动发生的三种解释路径及其简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刘燕舞;;农民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的一个分析视角——以豫东曹村8队农民集体行动为个案[J];长江论坛;2009年03期

10 许天颖;;从网络微博客看蒸腾模式的舆论生成[J];传媒观察;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廖小东;曹文波;;民间组织在社会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玉芳;陈小异;;突发群体事件的社会认知-情绪-行为关系模型探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5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徐桂权;王锦东;;“社会生产”语境下传媒的公共呈现与意见表达——基于两个经验研究的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7 陈红梅;;表达与行动——透析“抵制家乐福”事件中的媒介影响[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8 刘艳梅;;房产私有者群体的出现和维权[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谦;;环境公共决策中信息公开的价值与规范研究——基于近年来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争端个案的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麦尚文;;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价值观呈现与传播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5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佳;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结构的影响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韦柳明;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林小丽;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雅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动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郑小田;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箫;集体行动缘何失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金祥,范颖华,朱坚;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分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3 王玉龙;吕云涛;;健全能量释放机制,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控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4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公安研究;2005年02期

6 阳红光;浅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公安研究;2005年03期

7 万川;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傅金林;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策之管见[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9 张兴武;;群体性事件防控问题初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赵小慧;;浅谈我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J];前沿;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1541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541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5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