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犯罪嫌疑人的概念证成与权益保障
本文关键词: 抽象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 撒网侦查 高科技侦查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侦查人员对抽象犯罪嫌疑人有着概括的追诉意图,但是对其实施犯罪尚无客观的、具体的与合理的怀疑,不具备适当的证据使其被特定化为具体的犯罪嫌疑人。在撒网式侦查、无区别性监控、秘密侦查与立案前初查等领域,随着高科技侦查手段的运用与侦查模式的转变,普通公民成为抽象犯罪嫌疑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基于公众匿名权理论与侦查权外溢效应防范理论,我国应当采取规制侦查行为的启动、运作与侦查成果之利用等方法,保障抽象犯罪嫌疑人的正当利益。
[Abstract]:Investigators have a general intention to prosecute an abstract criminal suspect, but there is no objective, concrete and reasonable suspicion of the crime being carried out, and no appropriate evidence is available to make it specific to a specific criminal suspe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high-tech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vestigation mode, such fields as indiscriminate monitoring, secret investigation and initial investigation before filing the case, The possibility that ordinary citizens become abstract criminal suspec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like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ublic anonymous right and the theory of prevention of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investigation power, our country should adopt the methods of regulating the initiation, ope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vestigation results, etc.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abstract criminal suspects.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司法过程中利益衡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AHSK11-12D21)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D9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J];理论参考;2011年03期
2 尹茂国;;隐性与显性:犯罪嫌疑人确认的两个阶段[J];东疆学刊;2011年04期
3 何泉生;;无确证嫌疑人审查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刘方权;;论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确认与撤销[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黄燕芳;王钢;;网络侦查及网上作战方法新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古志军;诱惑侦查研究[J];公安研究;2004年02期
7 蒋鹏飞;;高科技侦查之利弊权衡及其规制[J];法治研究;2012年08期
8 冯金文;加强刑嫌调控的思考[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刘梅湘;犯罪嫌疑人的确认[J];法学研究;2003年02期
10 姜绍明;初查,从一句传闻开始[J];人民检察;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静华;;侦查到案阶段的人权保障制度研究——实证与比较法上的考察[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2 刘梅湘;谌东华;;涉嫌犯罪人身份的确立[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尹茂国;;隐性与显性:犯罪嫌疑人确认的两个阶段[J];东疆学刊;2011年04期
4 刘方权;;论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确认与撤销[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卢乐云;;职务犯罪初查制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刘梅湘;;刑事诉讼中的告知规则研究——以犯罪嫌疑人为视角[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韩东成;;论职务犯罪初查侦查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蒋鹏飞;;高科技侦查之利弊权衡及其规制[J];法治研究;2012年08期
9 高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转化——对《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52条第2款的分析[J];证据科学;2012年06期
10 卢乐云;;构建职务犯罪初查法律制度的基本前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洪伟;证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尹茂国;冲突与平衡: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秋荣;证据关联性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汤茂宝;监视居住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蒋鹏飞;欺诈性侦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东;刑事侦查讯问制度的程序性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邹娅;侦查讯问过程中律师在场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胜男;论侦查终结制度的现状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菅蓓蕾;论犯罪嫌疑人身份确认程序的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郭梅山;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朱健;职务犯罪初查制度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陈燕倩;职务犯罪侦查的证据合法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孙汉平;问题与出路:职务犯罪初查制度与实践之检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文广;试论我国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冉强;论刑事诉讼的功能[D];湘潭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书成;;比例原则之规范难题及其应对[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2 苏力;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J];读书;1997年02期
3 张裕荣,刘方权;刑讯逼供犯罪构成新论[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3期
4 陈晓辉;;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优化公安指挥决策[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5 李建明;;关于刑事诉讼参与人控告权保障制度立法的思考[J];法商研究;2008年05期
6 朱传红;史绍杏;王海生;李华敏;刘艳5;;Y-STR家系排查法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7 何泉生;"侦查讯问难"的成因与对策新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曹文安;;论留置及其与强制到案措施之整合[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梅建明;;论反恐数据挖掘[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黄慧霞;;跨境毒品犯罪组织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公安部刑侦局局长 张新枫;[N];人民公安报;2003年
2 记者 李U,
本文编号:1550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55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