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素~1H-MRS推断不同温度下死亡时间的研究
本文选题:法医病理学 切入点:死亡时间推断 出处:《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利用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推断不同温度下的死亡时间。方法选取24只白兔,分为两组,利用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测定死后30m in、1h、2h、4h、6h、8h、12h、16h、24h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磷酸肌酸和肌酸各代谢物之间峰下面积的比值。结果死后24h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磷酸肌酸和肌酸的比值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胆碱复合物与磷酸肌酸和肌酸的比值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aa/Cr、Ch/Cr与PM I进行回归分析:自变量为Naa/Cr的二次多项式方程为:y=0.0020x2-0.0815x+1.4532(R2=0.971);自变量为Ch/Cr的二次多项式方程为:y=-0.0024x2+0.0870x+1.1876(R2=0.962)。用Naa/Cr的方程推测PM I,当PM I24h时,平均偏离时间为1.70~50.27m in,用Ch/Cr的方程推测PM I,当PM I24h时,平均偏离时间为1.12~98.11m in。结论Naa/Cr、Ch/Cr的死后变化与时间呈强相关性,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death time of 24 rabbi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y using multibody quality subtractive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Methods 24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ir brain N- acetyl aspartic acid (Nacetyl aspartic acid) was determined by multibody quality subtractive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at 30 min ~ 1 h ~ 1 h ~ 2 h ~ 2 h ~ 4 h ~ 6 h ~ 6 h ~ 6 h ~ (12) h ~ (12) h ~ (12) h ~ 1 ~ (16) h ~ (-1) ~ 24 h. The ratio of subpeak area between choline complex, creatine phosphate and creatine metabolites. Results the ratio of N- acetyl aspartate to creatine phosphate and creatine decreas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death time within 24 hours after death. The ratio of choline complex to creatine phosphate and creatine increase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time of death.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na / Cr / Cr and PM shows that the quadratic polynomial equation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Naa/Cr is: 1: 0.0020x2-0.0815x 1.4532u R2O0.971N; the quadratic polynomial equation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Ch/Cr is: yyyang-0.0024x2 0.0870x. 1.1876 ~ R2 ~ (2 +) 0.962ng. using the equation of Naa/Cr to infer PM I, when PM I is 24 h, The average deviation time was 1.70 ~ 50.27 min, 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time was 1.12 ~ 98.11 min when PM I was 24 h. Conclusion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stmortem variation and the time of death of Na / Cr / Cr / Cr, which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death time.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D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浙医;对刘秀珍案的质疑[J];人民司法;1982年02期
2 徐榴园;法医科学与法制建设[J];法学;1984年11期
3 ;《中国法医学杂志》稿约[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1期
4 ;《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名单[J];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5 贾静涛;;英美等六国法医制度的简介与我国法医体制改革的展望[J];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6 ;消息[J];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7 陈康颐;;为法医学名词正名[J];法医学杂志;1986年04期
8 朱小曼;;广州法医学会召开第三届年会[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9 龚年庚;;40例法医尸检死因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10 正光;;第二届印度太平洋法医和法庭科学大会在科伦坡召开[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2 竞花兰;陈玉川;程海鹰;孙斌;;图像分析处理肝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死后不同时间形态改变——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3 王连智;于佛红;刘建新;胡继光;;家兔死亡时间推断的实验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4 许象成;周雪良;;试从6例失误案件谈法医病理学之尸检定性[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5 卿太苏;刘世沧;汪秉康;;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法医病理学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6 黄瑞亭;;介绍二种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的检测方法[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7 陈新山;胡俊;;冠心病猝死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免疫组化定量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李如波;汪德文;陈怀芳;;静脉滴注红霉素致死法医学鉴定一例[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朱少华;秦启生;陈晓瑞;;联合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猝死一例[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10 竞花兰;陈玉川;徐小虎;宋一璇;罗斌;胡丙杰;刘小山;郭晓然;毕启明;祝家镇;;氟乙酰胺中毒致死的法医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温素威 实习生 许力;医疗官司变打法[N];市场报;2002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让解剖刀退出历史舞台?[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王 旭;法国法医学鉴定掠影[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戎明昌邋项华 肖小毛 张欢;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通过国家认可[N];南方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余瀛波;2008:“红十字”记忆中的世界与中国[N];法制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犯罪小说再次登榜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通讯员 曾勇 贾建长;教书育人卅二载 桃李神州誉自来[N];组织人事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建 本报实习生 陈怡菲 朱波尔;独家探访 司法部司鉴所还原大案真相内幕[N];法制日报;2009年
9 ;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坚实基础[N];人民公安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百茹峰;法医损伤工具和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潘洪富;人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含量改变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陈阳;Connexin43与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胡华子;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和溺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赵小红;死后间隔时间推断的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陈晓瑞;大鼠死后视网膜细胞核酸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肖坚;基于虚拟尸检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利方;大鼠早期心肌缺血cTnT、Desmin与CX43免疫组化研究在法医病理学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2 蒋剑英;实验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的法医病理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3 刘金辉;实验性大鼠重度心肌挫伤心肌细胞中COX-2、bcl-2与HIF-1α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4 白吉伟;过敏性猝死豚鼠体内肥大细胞超微结构及P物质变化的法医病理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5 蒋朴;Mb、Fn、CRP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6 王蕾;Actin、cTnT及Fn在心肌缺血中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7 孙续禄;SCD心脏ANP与BNP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8 龙仁;大鼠组织ATP、DNA、肌动蛋白含量与PMI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05年
9 王银阁;广泛软组织挫伤后器官病理形态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王恩银;四种硅藻检验方法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98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59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