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基于法治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23 07:35

  本文选题:群体性事件 切入点:县级政权 出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基于法治的视角,对贵州瓮安事件、重庆万州事件、安徽池州事件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基层县级政权应及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应选择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中心的"法治进路",并予以分析论证。
[Abstract]:The rule of law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uizhou Chongqing Weng'an incident events in Wanzhou, Anhui, Chizhou and other events "conflict without direct interests event observation and thinking, put forward the grass-roots County Government shall promptly carry out political reform, and should choose to protect the fundamental rights of citizens as the center of" the law ", and analyze the.

【作者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2 王利平;;社会危机与政党转型——基于法治的视角[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平;;现阶段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陈光金;;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相关问题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余泓波;;谣言流通视角下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光全;;法治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11期

5 于建嵘;;共治威权与法治威权——中国政治发展的问题和出路[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04期

6 刘晓亮;;试析“无组织的有组织化”现象及其社会风险[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7 韦长伟;;近年来国内“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8 王丽洁;;维护社会稳定的民主法治建设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林伟平;;社会泄愤事件的机理与公安执法维度——社会风险与经济风险综合分析框架下的理性考量[J];公安研究;2010年05期

10 蔡禾;;利益诉求与社会管理[J];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国普;;话语权保障: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新思维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4 姚来燕;;从行政执法的视角透视群体性事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赵颖;;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吕静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网络政治监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敏;寿光市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原因及预防处置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伟康;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辛昱辰;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解巍;“互向模式”下的群体性事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段宝文;地方政府应对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爽;非利益相关群体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牟文峰;亲情犯罪的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永波;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吕鹏;社会学视域下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王彦春;民族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立法对策[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武俊;人们急需有效及时的公共维权机制[J];北京观察;2005年01期

2 吴忠民;;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3 周永坤;;信访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5 黄豁;朱立毅;肖文峰;林艳兴;;“体制性迟钝”的风险[J];w,

本文编号:1652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652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b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