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miniSTR基因座荧光复合分型体系的构建及其法医学应用
本文选题:miniSTR 切入点:复合扩增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目的:miniSTR技术即在设计引物时,使其结合在更靠近核心重复序列的区域,PCR扩增的产物就会比STR基因座更短一些,可提高高度降解检材的检测成功率。大量研究证实,miniSTR检测技术对于高度降解检材是很有效的一种手段。2006年美国AB公司研制开发了minifiler试剂盒,目前已被应用到实际案件的分析中。但minifiler试剂盒仅包含8个CODIS系统(DNA联合索引系统)内的STR基因座,其系统效能不足以进行个人识别及亲缘关系鉴定。因此,为了研究更多的miniSTR基因座,并为研制国产化试剂盒做准备,本实验室自2005年以来研究了Hill等[1]报道的26个非CODIS系统miniSTR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特征,并从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较好的基因座用于研发复合分型试剂盒,目前已经成功构建了两组共包括8个miniSTR基因座的复合分型体系。本研究在我实验室既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构建第三组miniSTR复合分型系统,包括D6S474、D20S482、D4S2408和D6S1017四个miniSTR基因座,用分子克隆的技术制备其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调查四个基因座在中国汉族及回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Chelex-100法提取135份中国汉族和114份中国回族无关健康个体全血基因组DNA。利用荧光复合扩增技术扩增D6S474、D20S482、D4S2408和D6S1017四个miniSTR基因座,ABI 310/3130基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检测,Genemapper3.2软件分析结果。根据电泳结果对反应体系中的引物浓度、Mg2+浓度、DNA模板量、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等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反应条件。用构建的复合体系对所有样本的四个miniSTR基因座进行PCR复合扩增。 根据所有样本的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四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并按照国际法医遗传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forensic genetics, ISFG)推荐的命名原则对各等位基因进行命名。根据构建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及测序结果对所有样本复合扩增产物进行等位基因命名,计算各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及法医学参数。 对构建的荧光标记miniSTR复合扩增体系进行灵敏度、腐败降解检材DNA检测能力的研究,并与商品化STR试剂盒进行比较。 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荧光标记miniSTR复合扩增体系,并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了mini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利用该分型体系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发现:D6S474、D20S482、D4S2408和D6S1017基因座在135份中国汉族无关个体中分别检出7、8、6、6个等位基因和14、18、14、14种基因型;在114份中国回族无关个体中分别检出6、7、5、7个等位基因和15、23、13、17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布经χ2检验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四个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人群的杂合度观察值(Ho)依次为0.748、0.711、0.748、0.659;在中国回族人群依次为0.759、0.706、0.714、0.804。在中国汉族人群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依次为0.68、0.66、0.67、0.64;在中国回族人群依次为0.70、0.73、0.69、0.68。在中国汉族人群的非父排除率(PE)依次为0.507、0.446、0.507、0.368;在中国回族人群依次为0.525、0.438、0.451、0.606。在中国汉族人群的个人识别力(DP)依次为0.874、0.871、0.862、0.851;在中国回族人群依次为0.884、0.911、0.880、0.860。四个miniSTR基因座的累积非父排除率在中国汉族人群为0.914902,在中国回族人群为0.942257;累积个人识别力在中国汉族人群为0.999666,在中国回族人群为0.999827。系统灵敏度研究:本研究构建的miniSTR复合扩增系统对0.0625ng的DNA仍可进行四个基因座的正确分型。腐败降解检材研究:结果显示对降解五个月的血液检材DNA和用DNase I消化25min的DNA,应用miniSTR复合扩增系统分析在四个基因座中均得到了完整分型,显示了miniSTR技术比常规STR试剂盒对降解检材具有更高的分型成功率。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四个miniSTR基因座D6S474、D20S482、D4S2408和D6S1017的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并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了四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将自制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应用于中国汉族和回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发现四个基因座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本实验建立的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分型结果准确,灵敏度达0.0625ng,对于分析微量、降解检材的成功率较常规STR试剂盒明显提高,可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与个人识别,特别适合用于高度腐败降解检材的DNA检测,可作为常规STR试剂盒的补充,提高系统效能,同时为开发国产化miniSTR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miniSTR loci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miniSTR loci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iniSTR loci in Chinese Han and Hui people .
Methods : The whole blood genomic DNA of 135 Chinese Han people and 114 Chinese Hui people were extracted by Chelex - 100 method . Four miniSTR loci D6S474 , D20S482 , 4S2408 and D6S1017 were amplified by fluorescent compoun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 The results of Genemapper3.2 software were optimized . The primers concentration , Mg2 + concentration , DNA template amount ,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number of cycles were optimized . The four miniSTR loci of all sampl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opulation genetics research of all samples , the allelic typing criteria of four loci were prepared by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 , and the alleles were named according to the nomenclature recommended by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enetics , ISFG . The allele frequencies and forensic parameters of each locu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ed allele typing standard and sequencing results .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onstructed fluorescent label miniSTR multiplex amplification system was studied , and the DNA testing ability of the samples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mmercialized STR kit .
Results :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 there were 0 . 7 , 0 . 1 9 , 0 . 7 , 0 .
Conclusion : Four miniSTR loci D6S474 , D20S482 , 4S2408 and D6S1017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allelic typing standard of four loci was prepared by molecular cloning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were accurate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0.0625 ng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云峰;蔡继峰;杨立;文继舫;;2个STR基因座变异亲子鉴定1例[J];法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2 张建勋;乐晓萍;杨洋;朱运良;;河南汉族人群6q24-25.1区域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3 付丽红;李淑瑾;张晓静;丛斌;;D21S11基因座母系突变分析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4 李淑瑾;张晓静;付丽红;丛斌;;亲权鉴定若干问题综述[J];中国司法鉴定;2011年04期
5 孙红兵;杨鑫;张子龙;胡卫星;盛清平;马宏;杨佳;;兰州地区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多态性[J];法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6 张红岩;万加华;高自华;戚其玮;赵晶;徐俐;王雪倩;;青岛地区汉族群体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7期
7 黄玉静;王健康;陈燕祥;李景;李貌;何玮;曾发明;程宝文;;云南白族群体Y-STR及Y-SNP关联性探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8 王晓丹;王洁;黄艳梅;李聪;刘向阳;杨柳;;河南汉族人群4个X-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9 王凤羽;周继苹;牛成玲;耿尧;;河南汉族群体D22S684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8期
10 杨柳;黄艳梅;王洁;刘向阳;束双双;叶晨路;;河南汉族群体D7S3048等4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法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代新;张林;吴梅筠;陈国弟;李荣华;陈于波;;中国汉族群体及泰国泰人群体3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2 刘雅诚;霍振义;唐晖;贾淑琴;马万山;焦章平;;STR三组复合扩增(9基因座)的法医学应用[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3 庾蕾;伍新尧;李建金;吕德坚;刘秋玲;曹露媚;曾艳红;;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突变的观察[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4 刘雅诚;霍振义;唐晖;杨剑;马万山;焦章平;严江伟;王静;;荧光标记9个STR基因座的法医学应用[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5 陈雁;朱宇宁;吕时铭;尤建飞;马裕;;浙江省汉族人群18-STR基因座的分型资料及其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李建金;孙宏钰;区敬华;曹露媚;曾艳红;吕德坚;陈丽娴;伍新尧;;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7 邹浪萍;李正坚;李德林;申滨;褚嘉佑;;云南普米族6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调查[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8 陈国弟;辛军平;张林;田新;裴中惠;蒋秋荣;;D7S817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研究[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马骥;林子清;李树;牛青山;巴华杰;;中国5个民族HLA-DQ和IL-1基因座多态性调查[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孙宏钰;区敬华;曾艳红;李建金;刘秋玲;吕德坚;郭云荣;伍新尧;;Amelogenin及10个STR基因座复合扩增的DNA分型[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嘉;美首次展示抗体基因3D结构[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季涛;“基因座中国化”使犯罪DNA检测“本土化”[N];人民公安报;2008年
3 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 祁茂彬 王大鹏;浅析牛的几个质量性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4 任媛;新型国产法医DNA检测试剂盒研发成功[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5 王传超 李士林 周怀谷 平原 李辉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公安局法医物证学现场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安局人类生物学与法医现场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将DNA鉴定技术正确应用于司法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董飞侠邋何立群;肾阴阳虚证转换与基因调控的科学构想[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鸿良;汉藏同根[N];北京日报;2001年
8 许琦敏;酶“剪刀”裁出病原“监测仪”[N];文汇报;2008年
9 张桂香;中国地方水牛的遗传多样性[N];农民日报;2004年
10 记者 刘晓军邋实习生 任敏;法医DNA检测试剂盒有了国产品牌[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15个STR基因座多态性及其在降解检材分型检验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2 张海军;法医学降解检材DNA分析的新指标探索[D];四川大学;2007年
3 黄银花;鸭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座的初步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白雪;miniSTR复合扩增体系的研制与开发[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颜静;人类21号染色体新STR遗传标记的法医及医学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春雷;黄牛能量平衡调控候选基因遗传变异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杜志强;通过基因组扫描定位鸡的重要性状基因座[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俞亚波;骨调素和钙调素基因对京海黄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效应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9 莫建洪;无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家系的基因定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杜冰;常染色体三个miniSTR同步检测和mt-SNP的微测序检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珊珊;四个miniSTR基因座荧光复合分型体系的构建及其法医学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赵艳梅;中国汉族人群D16S309、D2S44基因座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3 桑璐;利用Cre/lox重组系统筛选友好基因座[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唐九友;水稻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座的定位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龙兵;CODIS系统三个mini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的构建及法医学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惠芬;四个X-STR基因座荧光复合扩增体系的建立及其法医遗传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杨思仪;Y-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及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志君;急性脑梗死与6个miniSTR基因座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郭霞;6个miniSTTR基因座四色荧光分型体系的构建及法医学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10 谷建立;D1S1627,D5S2500,D3S4529,D6S1017,,D9S2157五个miniSTR基因座在河北汉族人群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97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69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