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适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3 08:45

  本文选题:未成年人犯罪 切入点:社区矫正 出处:《吉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社区矫正制度是针对犯罪者刑罚执行的一种特殊制度,这种制度是为了针对犯罪者犯罪后的教育挽救工作而设计。概括而言,社区矫正就是不使罪犯被监禁,而是允许其在社区中生活并接受社会的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未成年犯罪者的教育改造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均比较迅速的社会条件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急剧增加,犯罪性质更加多样化,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便尤为重要。我国现今的社区矫正制度刚刚起步,需完善、改进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结合实践,将对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行分析,并比较西方国家关于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先进制度,探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
[Abstract]: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which originated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a special system for the execution of criminal penalty. This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e education and rescue work after the offender commits a crime.Generally speaking, community correction is a punishment that does not allow criminals to be imprisoned, but allows them to live in the community and accept social transformation.The education and reform of minor offenders has always been concerned by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under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the number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has increased sharply and the nature of the crimes ha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minors, and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work of minor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is case.The current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Combined with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for juvenile delinquents, compares the advanced system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for juvenile delinquents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explores how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for minors suitable for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苏宁;;刑罚的特殊关怀——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之探索[J];社科纵横;2008年11期

2 陈习知;;论社区矫正与未成年犯的再社会化[J];职业时空;2011年02期

3 顾晓军;郭晶;曹晓云;;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矫治工作研究——析长宁区社区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S1期

4 赵艳静;;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罚金刑适用[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5 赵国安;胡侠;;未成年人犯罪的帮教问题探讨[J];今传媒;2011年01期

6 朱锦秀;;社区矫正与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适用的系统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李忠君;王雅丽;许雪冬;;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区防控系统的构建[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8期

8 管仁亮;;社区矫正的法学思考——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为视角[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9 任杨;;从社会学角度阐释对未成年犯实施社区矫正的意义[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于丽玲;廖晖娟;;未成年人犯罪的恢复性司法模式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岩军;;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必要性[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2 石柏林;王冰霜;;关于构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探讨[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3 曾奕;;浅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之社区矫正[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周美来;;和谐社会视野下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之探析[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章颖芳;王磊;;恢复性司法视野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刘强;戴海琼;林宇虹;;试论我国应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从社区矫正试点中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看少年司法制度的完善[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崔会如;;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邹玉书;;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9 张秀玲;维英;;中蒙处遇犯罪未成年人之刑法比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10 陈代福;;试析我省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原因及治理对策[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洪 本报通讯员 钟成 乔劲松;民主参与利于社区矫正[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顾磊;破社区矫正“困局”须解决“四大难题”[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通讯员 马江领;缓刑外来人员暂住地接受社区矫正[N];检察日报;2010年

4 王牧;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的启发与思考[N];法制日报;2011年

5 李江泓;社区矫正制度亟待完善[N];法制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詹燕;倾情关爱 多方帮教[N];贵阳日报;2009年

7 记者 安克明 实习生 安志红;山东参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成效凸显[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吕绪伟;抚松检察院特殊加法助力社会管理创新[N];北方法制报;2011年

9 赵旭明 吴建英;人民法院参与社区矫正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卞为荣;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强;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维;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胡承浩;中国社区矫正发展的路径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周娅;短期自由刑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葛磊;刑事制裁体系近现代史纲[D];北京大学;2007年

9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10 王顺安;社区矫正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同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丁磊;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探微[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聂吉波;“留守儿童”犯罪的实证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炳汐;论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艳锋;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之适用[D];吉林大学;2006年

6 巩晓雯;论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制度[D];烟台大学;2008年

7 夏威俊;试论我国未成年人罪犯社区矫正体系之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赵恒;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丰珂;论未成年人犯罪处罚体系[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顾晓军;差别化处遇[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704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704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