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高校群体性事件生发与否可能性分析及对策探略

发布时间:2018-04-12 09:02

  本文选题:高校群体性事件 + 生发与否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目前在我国,具有颠覆国家政权或对国家与社会稳定造成威胁的高校政治类群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认真对待,原因的分析具有多个方面。对策在于回归大学的根本性职能,开展实施有效的大学公民教育,大学教师应率先起到表率作用并坚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ossibility of political group ev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subvert the state power or threaten the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is relatively small, but it still needs to be taken seriously.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has many aspects.The countermeasures lie in returning to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and carrying out effective university civic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playing an exemplary role and persist i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correct values.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2008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高校群体性事件生发可能性及应对策略探究”(编号:08SSD006)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63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伊默;;“超级女声”的媒介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2 史一奇;;选秀节目生命周期的思考[J];传媒观察;2007年08期

3 李文杰;衣学勇;;娱乐的概念及发展动因[J];电影评介;2006年19期

4 李兴亮;知识分子与电视的关系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武宏志;;掀起大学逻辑学教学改革的第二次浪潮[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朱光兆;张素青;;试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J];经纪人学报;2006年02期

7 刘祖斌;;媒介形式·传播情境·话语空间——对“群聊”的传播学思考[J];新闻界;2006年01期

8 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李晓云;;媒介生态与技术垄断——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垄断批判[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沈荟;电视娱乐经济与青少年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亚;制造快乐:走向娱乐的新闻技巧[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一峰;传媒即体验[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杨效宏;媒介话语,,现代传播中的个体呈现[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D];复旦大学;2006年

5 沈国麟;控制沟通[D];复旦大学;2006年

6 陈文育;图像时代的美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洁;传播技术与共同体:文化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7年

8 焦雨虹;消费文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小说[D];复旦大学;2007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小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娱乐化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永庆;大学生自治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武晔岚;广告的娱乐化生存初探[D];北京大学;2005年

4 董素青;都市报新闻组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卓斐;网络交往的审美反思[D];山东大学;2005年

6 朱光伟;文学语言与电子媒介关系初探[D];河北大学;2006年

7 熊艳红;当代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定型化与媒介生态的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战锐;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策划[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莎;论国内娱乐电视传媒的现状与发展[D];南昌大学;2006年

10 丁雪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校园反叛运动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永坤,童星,李忠信;关于世纪初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问题的讨论[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2 雷五明;陶慧芬;;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万川;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花蓉,付春江;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心理原因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5期

6 章清,金劲彪;新时期高校群体性事件刍议[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10期

7 张兆端;国外境外关于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之研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赵鼎新;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9 向德平,陈琦;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10 罗兴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1739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739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