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校园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研究——基于2001-2016年间31个典型案件的调查
本文选题: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 中小学校园 ; 参考:《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通过对2001—2016年间针对校园的31起典型的个人极端暴力案件为样本的研究发现,这类犯罪具有报复社会动机突出、被害对象泛化、犯罪时间和地点集中、犯罪手段残忍、犯罪过程迅速、犯罪伤亡后果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是犯罪人特殊人格、社会矛盾和校园安全防范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应采取多维度防范措施,从法律制度、高危人群管理、政府政策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媒体报道等方面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校园安全保护体系。
[Abstract]:A study of 31 typical cases of extreme personal violence on campus between 2001 and 2016 found that such crimes have prominent social motives for revenge, generalized victims, concentrated time and location of crime, and brutal methods of crime.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crime process, serious consequence of death and injury, and great social influence are the result of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criminal's special personality, social contradiction and insufficient campus safety prevention and so on.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urb such crimes, multi-dimensional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campus safety protection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legal system, high-risk crowd management,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edia report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才;涉枪暴力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00年01期
2 葛修路;暴力犯罪的社会原因浅析[J];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李连博;对女性暴力犯罪的思考[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展万程;论暴力犯罪[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王勇哲;我国暴力犯罪活动的趋势和对策[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6 王冶英,林宁;预防、遏制暴力犯罪的思路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0期
7 杨维根;上海市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与控制对策[J];犯罪研究;2001年05期
8 王亚莉;试析我国暴力犯罪的基本理论与防控构想[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林宁;当前严重暴力犯罪特征、成因及对策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刘张洛;浅谈高校暴力犯罪的防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学;;暴力犯罪行为的特点、控制和矫治[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2 王彬;李宝花;胡峻梅;胡泽卿;林勇;;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特征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宋欣;周欣;洪云;付立民;谢天壬;赖万中;陈学锋;邹娜;胡铭;朱显有;马龙虎;古源;秦新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生物学及其他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4 曹水金;;4例攻击性爆炸杀人案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马涛;;论暴力犯罪的媒体诱因及其对策反思——规避模仿示范效应的新路径[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6 杜立;;未成年被害人研究应引起重视[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7 陈屹立;张卫国;;惩罚和严打对犯罪的威慑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杜雄柏;王广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生成机制——基于湖南省X市32个寻衅滋事案例的实证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李s,
本文编号:1765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76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