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犯罪现场痕迹——综合利用各种痕迹刻画犯罪
本文选题:现场痕迹 + 犯罪现场 ; 参考:《法制博览》2016年20期
【摘要】:犯罪现场痕迹是解读犯罪过程的主要客观方式,利用现场痕迹的固定性来对犯罪过程进行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等细节的分析解读,可以有效提高案件的侦破。犯罪现场痕迹是犯罪嫌疑人在现场进行作案时留下的主要证据,通过综合利用各种痕迹刻画犯罪全部过程,是案件重要的侦破方式。
[Abstract]:The trace of crime scene is the main objective way to interpret the process of crime. Using the immobility of the trace of scene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details of crime motive and criminal psych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of cases. The trace of the crime scene is the main evidence left by the suspect when committing the crime at the scen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case by comprehensively using all kinds of traces to depic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rime.
【作者单位】: 陕西省千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
【分类号】:D918.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英文;对犯罪现场的再认识[J];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分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王大中,李纯钢,梁志伟;犯罪现场新概念[J];政法学刊;2000年01期
3 肖沙;获取犯罪现场信息的三个动词[J];犯罪研究;2000年06期
4 王大中,黄路明;犯罪现场结构与犯罪现场再现[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01期
5 傅晓海;浅析犯罪现场模拟[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贾永生;犯罪现场概念之我见[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7 郝宏奎;论犯罪现场的构成[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傅晓海;再论犯罪现场模拟[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尤小文;广义犯罪现场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尹军;犯罪现场重建之我见[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姜;黄艳红;杨水平;陈焕文;;犯罪现场微量化学物质罪证的快速质谱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王岩;秦向铭;姚丽娟;;犯罪现场常见植物油红外光谱特征的研究[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三卷)[C];2013年
3 余静;李文君;王继芬;毛自荐;;利用FTIR检验塑料袋跟踪物证来源[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姜先华;邵武;于蛟;黄斌;;指纹DNA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5 于蕴波;齐眉;;介绍一种毛小皮纹理的检验方法[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任志飞;申川;聂伟文;王雁飞;;刑事夜间及弱光摄影方法[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晓海;犯罪现场模拟:验证犯罪过程[N];人民公安报;2002年
2 记者 朱采菊;预防职务犯罪现场推进[N];南通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毕玉才;抚顺平顶山:保存了82年的犯罪现场[N];光明日报;2014年
4 许意;《犯罪现场调查》聚焦警察文化[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怎样保护犯罪现场[N];人民公安报;2002年
6 田力;502真空加温加湿熏显法 快速清晰显现犯罪现场痕迹[N];人民公安报;2010年
7 ;日本为执法者建DNA样本库[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 苟红兵;再现犯罪现场:职务犯罪侦查路径选择[N];检察日报;2008年
9 周小二 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专业本科 超声心动图医师;搞法证的真像电视剧里那么神吗[N];东方早报;2014年
10 廖建斌;现场物证的认识和利用[N];人民公安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成明;犯罪现场再现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王陆陆;犯罪现场重建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贾继红;犯罪现场重建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全天明;智能手机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张献聪;犯罪现场物证信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王富斌;犯罪现场重建问题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1年
7 张礼;犯罪现场重建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8 张静;《犯罪现场调查:执法指南》和《犯罪心理和法医技术》节译报告[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王景国;解读犯罪现场痕迹[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伊如汗;二次溅落状血迹形态的模拟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0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86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