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犯罪故意的规范释明与事实认定——以“复旦投毒案”为例的规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5 11:58

  本文选题:犯罪故意 + 事实认定 ; 参考:《法学》2017年02期


【摘要】:犯罪故意的认定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既需要对刑事实体法规范进行解读,也需要对诉讼程序中证据规则进行合理适用。我国刑法中对犯罪故意的内容规定明确,但在现实中却面临挑战,需要对其进行规范释明;同时,需要确立犯罪故意事实认定的证据规则,才能走出主观状态认定困境。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对于扑朔迷离、模糊性状的案件,需要结合控辩双方意见,适用证据规则,将主客观事实相结合才能认定犯罪故意。
[Abstract]:The determination of criminal inten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world. It needs not onl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rms of criminal substantive law, but also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of evidence in the proceedings. The content of criminal intent in our criminal law is clear, but in reality it faces challenges, it needs to be standardized interpret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establish the evidence rules of criminal intent to identify the facts, in order to get out of the dilemma of subjective state identification. Taking the case of Fudan poisoning as an exampl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opinions of both sides of the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apply the rules of evidence and combine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s to determine the intention of the crime.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刑法中错误论的当代展开”(项目编号:14BFX15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苏淮;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朱俊强;;论犯罪故意结构中的模块冲突与整合[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李顺阁;对犯罪故意的思考[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郭会玲;有关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犯罪故意问题的解答[J];森林公安;2004年05期

5 闫卫华;;现行刑法犯罪故意文本的批判——以台湾刑法犯罪故意的规定为背景[J];理论界;2007年05期

6 贾世新;胡学勤;兰树荣;;徇私舞弊类渎职犯罪的犯罪故意分析[J];中国检察官;2008年12期

7 蔡淮涛;;犯罪故意与刑事法推定的结合考量[J];人民论坛;2011年05期

8 肖辉;许林峰;王德亮;;浅析犯罪故意中是否应含违法性认识[J];法制与社会;2011年36期

9 朱俊强;;论犯罪故意程度的划分及其法律价值[J];河北法学;2012年06期

10 龚波;朱俊强;;论犯罪故意程度及其认定标准[J];求索;201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秉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肖中华;如何理解犯罪故意的“明知”(上)[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王恩飞;小议共同犯罪的主观条件[N];江苏经济报;2008年

3 赵秉志;应合理界定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N];检察日报;2004年

4 陈东升邋王纯 珍珍;控方引用“概括性的犯罪故意”概念[N];法制日报;2007年

5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王庆 余江;被告人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之区分[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检察院 柴军邋刘刚;用科学的度量方法推定贪污罪犯罪故意[N];检察日报;2008年

7 李晓韫 刘洋;暴力讨“债”的行为定性[N];江苏法制报;2010年

8 孙厚鹏 许峥嵘 郭焕民;实行犯隐瞒犯意 帮助犯如何处理[N];检察日报;2004年

9 狄蕾;吕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N];江苏经济报;2006年

10 张铃;试析如何解决共犯的错误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露璐;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D];云南大学;2016年

2 张小平;犯罪故意概念及认识要素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晨曦;犯罪故意明知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闫锋;犯罪故意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肖立威;犯罪故意之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肖良东;犯罪故意的几个问题探讨[D];贵州大学;2007年

7 赖燕娜;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D];广西大学;2013年

8 郭方利;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D];烟台大学;2009年

9 陈丽君;犯罪故意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马勇;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92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892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