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犯罪论——以犯罪学为视角
本文选题: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犯罪 ; 参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摘要】:竞技体育犯罪是指在竞技体育活动中,竞技运动参与者实施的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和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越轨行为。竞技体育犯罪具有故意性、相关性、多样化、集中性、多发性等特点。研究竞技体育犯罪,有助于维护竞技体育秩序,捍卫体育精神,化解矛盾,消除犯罪。
[Abstract]:The crime of competitive sports refers to the criminal behavior stipulated by the criminal law and the deviant behavior with serious social harmfulness in the competitive sports activities. The crime of competitive sport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ntion, relativity, diversification, centralization and multiple. The study of sports crime is helpful to maintain sports order, defend sports spirit,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nd eliminate crime.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0851)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文,吴丽萍,陈瑞梅;“黑哨”现象犯罪成因的主体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2 黄晓卫;体育非法行为及其司法控制刍议[J];四川体育科学;1999年02期
3 田宝山,宁青,郝树源;“黑哨”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3年04期
4 张厚福;对我国运动员几个主要权利的保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黄世席;;从国际体育仲裁院裁决谈体育运动国籍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贞光;;中国足球运动员“超龄现象”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徐建清;;国内体育竞赛违规行为研究综述[J];福建体育科技;2011年01期
3 洪俊雄;;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3期
4 王楠楠;陶云;;足球“黑哨”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4期
5 缪志伟;;中国足球联赛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与道德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吴必强;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人才的素质与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4期
7 张锋;我国运动员保险的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郭成岗;中国足球协会的性质界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陈瑞梅;;我国竞技体育“异化”现象与传统伦理观的反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刘彦果;骆杨;罗勇;;对当今足球联赛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芳;对我国体育产业立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毕仲春;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组织与行为法律规范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翁志成;中国台湾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王晓红;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冯鑫;我国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演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沈克印;当代中国体育经济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竞技体育中“黑哨”行为的主体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袁书立;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文化素质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邹鸿;体育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魏刚;试析中国竞技体育比赛中的腐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D];苏州大学;2006年
5 钱枝;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6 夏婧;我国竞技体育犯罪及刑事处罚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7 史德刚;提高中超联赛观众上座率的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8 史立峰;论我国竞技体育不正之风的成因及控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梁高飞;关于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育竞赛弄虚作假问题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陈军;篮球裁判员的法律意识与执法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梁风;对体育界“黑哨”“假球”现象的道德心理剖析[J];广西商专学报;1998年03期
2 华儿;足球强国如何处置“假球”“黑哨”[J];人民公安;2002年08期
3 张振玟;兴奋剂使用与禁止的斗争及其发展趋向[J];体育文史;1993年01期
4 李仪,吴海乐;关于“黑哨”成因的经济理性思考[J];体育学刊;2002年05期
5 王学成,刘咏海;枉法裁判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3期
6 张绍彦;犯罪原因的主体分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罗树志;;竞技体育犯罪概念的阐释[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何勤华;繁荣犯罪研究 丰富先进文化——《犯罪学大百科全书》之编序[J];法学;2004年09期
3 皮艺军;;三期寄语[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4 周路;犯罪学实证研究之我见[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5 ;校庆期间学术研讨会综述[J];政法论坛;2002年03期
6 侯艳芳;罪刑法定视野下犯罪学与刑法学关系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张鸿巍,黎定锋;西方社会生态犯罪学的新近发展[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戴宜生;面临挑战 首重实证——世纪之交时对犯罪理论研究的期望[J];公安研究;1999年03期
9 Hans Joachim Schneider,赵宝成;比较犯罪学:目的、方法与结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4期
10 黎明珠;台湾中正大学犯罪学研究访问团与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议综述[J];犯罪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贵萍;;对贵阳市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学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杜雄柏;梁明晔;;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3 甘建一;;法医学被鉴定人与犯罪学中被害人的相关性探讨[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牧;;犯罪现象存在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林勇;张东军;胡泽卿;毛远毅;王彬;;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洪沛霖;;初探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犯罪的根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7 马亚雄;靳高风;;犯罪学学科与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贾桂海;;寻找安全之路——犯罪学的向度与进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陈兴良;;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10 皮艺军;;犯罪学Vs刑法学——刑法学话语霸权之终结[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05级 张媛媛;从犯罪学的角度看严打[N];驻马店日报;2010年
2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赵宝成;校园袭击案的犯罪学分析[N];检察日报;2010年
3 王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副主席;犯罪学的方法论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李智超;与杀人恶魔的十年同居生活[N];世界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罗欣;从实然到应然:本体犯罪学VS规范刑法学[N];检察日报;2009年
6 王牧;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规律的社会科学[N];光明日报;2003年
7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陈伟;“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之合理解释[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秦晓;方法的创新孕育着学科的突破[N];法制日报;2004年
9 本报评论员 陈萍;细节砖瓦构建文明大厦[N];抚顺日报;2009年
10 陆逸文;应对校园学生犯罪之策[N];江苏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连生;价格违法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李元鹤;刑事政策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马皑;对犯罪人本质特征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毛志雄;中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8 荣敦国;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若干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9 高维俭;刑事三元结构论[D];北京大学;2004年
10 高颀;高住低训对优秀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红细胞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枝;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2 张永然;犯罪学方法论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杨娟;论我国管制刑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4 龙文进;论犯罪学视野下的同性恋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江华;犯罪学语境下的中亚国际恐怖主义[D];新疆大学;2005年
6 文竹;陕西省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治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赵小亮;公安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X;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世军;运动员社会化人格因素的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邹鸿;体育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4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89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