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界定之三维思考
本文选题:犯罪学基础理论 + 争议 ; 参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1期
【摘要】:对于何谓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学界大体存在四种主要观点。科学界定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思考:明确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犯罪学展开犯罪问题研究的基础理论两个层面的问题;从犯罪学是晚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来把握;从犯罪学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门引介的学问的角度来把握即不仅注意其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的普遍意义的基础理论,也应注意到其在我国本土其基础理论的特殊性。从这样的维度确定其辐射范围,有利于在现实层面有重点、有方位性地展开有真正学术价值的研究。
[Abstract]:There are four main views on what is the basic theory of criminology in China. The definition of science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to make clear the basic theory of criminology as a discipline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criminology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crime, to grasp it from a discipline formed by the late development of criminolog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at criminology is an introduction to our country,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basic theory of its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s a disciplin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its particularity in our country. To determine the radiation range from such a dimension is helpful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with real academic value on the practical level and azimuthal.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冰;净化网络,需要法律和道德双管齐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龚义年;计算机犯罪及其对我国刑法的挑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军;陈敏;;网络犯罪的类型、特点及其防控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4 李金明;;抽象概念与刑法推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马长生;罗开卷;;犯罪预防、预防犯罪中犯罪人格考量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6 李锡海;社会转型与黑社会性质犯罪[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7 刘永红,李滨;对当前计算机犯罪有关问题的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张宝义;青少年犯罪团伙的结构特征及形态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严然;论手机短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5期
10 周亮;从公共卫生三级预防看犯罪预防的理论体系[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步文;侦查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王连生;价格违法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赵威;数额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崔胜实;过失渎职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燕兵;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赵金成;洗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高维俭;刑事三元结构论[D];北京大学;2004年
10 陈劲阳;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思想根基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萍;网络犯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马立;计算机黑客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2年
3 刘家胜;挪用公款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刘杰明;计算机犯罪证据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惊雷;繁荣背后的优思[D];湘潭大学;2002年
6 刘沫茹;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犯罪预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7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8 杜庆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犯罪问题[D];暨南大学;2003年
9 杨加明;犯罪主体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晓雷;论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及其完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云;;唯一的反对票[J];世界知识;1981年13期
2 T.O.埃利亚斯;智明;;关于时际法的理论[J];法学评论;1981年04期
3 叶松亭;是盗窃罪,还是抢劫罪?[J];法学;1982年09期
4 姚飞;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不是一回事[J];法学;1982年12期
5 王瑞蓉;;律师在非诉讼事件中的代理及其意义[J];现代法学;1982年03期
6 卢绳祖;;印度仲裁院的培训设施[J];政治与法律;1982年03期
7 陶毅;;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J];法学评论;1982年Z1期
8 卢绳祖;;试论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特性——兼论仲裁与调解的关系[J];国际商务研究;1982年02期
9 喜根;;对轮奸犯适用什么样的量刑幅度?[J];法学杂志;1982年04期
10 董v,
本文编号:1895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89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