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
本文选题:青少年 + 犯罪心理 ; 参考:《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摘要】:随着网络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交往的重要工具,网络对我国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程度也正日益加深。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成瘾以及不良网友等四个方面。由于网络不良活动对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确实存在影响,这就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重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好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这一工具的同时,努力为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性的网络环境。
[Abstract]:As the Interne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life, study, entertainment and communi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China,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on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is deepening day by da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four aspects: Internet violence, internet pornography, internet addiction and bad netizens. Because the bad network activities do have an impact on some young people taking the path of crime, this requires families, schools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network on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and take appropriate effective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create a benign network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基金】:河北省法学会课题《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2006DF030)。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彦;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春露;;网络游戏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春露;;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J];理论月刊;2006年S1期
3 于留成,刘志伟,车先礼,冯宪修,李勇,赵德健,李爱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景璐石;冯军;刘永贵;郭薇;;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荣;我国独生子女犯罪问题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艳丽;少教所学员人格类型与自尊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李学刚;青少年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志;网络与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姚启慧;网络接触中青少年被侵害及相关保护问题初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3期
3 刘贵萍;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刘海鹰;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防治措施[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马莹华,刘世丽;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及其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05期
6 宋德如;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干预[J];青年研究;2000年11期
7 邹嘉忠,杨海娟,徐大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2年03期
8 刘学军 ,苏林雁;电子游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蔚;网络犯罪及其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雪漫;;浅析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2 王攀锋;武伯欣;;青少年犯罪的极性心理和行为演变[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张赛宜;;学校教育缺陷与青少年临时犯罪人格[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4 卢兴治;;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对策[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5 谢瑞娟;;青少年犯罪的警示[J];源流;2005年04期
6 付小妹;;青少年时期的法制思想教育[J];学周刊;2011年09期
7 石s,
本文编号:1917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91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