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聊天特点探析
本文选题:青少年 + 网络聊天语言 ; 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网络聊天作为青少年网络交往的重要途径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对三个青少年网络聊天室的跟踪观察,从技术环境、交流媒介、人际互动、社会心理等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网络聊天的特点,以期探讨网络聊天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具体影响。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eenager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s an important way of teenagers' network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enagers' online chat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ical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media,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social psychology and so on, combined with the tracking and observation of three teenagers' online chat room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impact of network chat o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作者单位】: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CSH014)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蒋原伦;;网络聊天的语用和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辛自强;;网络背景下的青少年社会化[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3 李艳,韩金龙;IRC——聊天室非语言交际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06期
4 雷雳,柳铭心;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年06期
5 徐欣;;网上聊天言语行为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燕芳;网络言语行为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琪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想平;论网络道德基本规范的建构及其发展前景[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3 贺淑曼;网络时代超常教育的新理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郑晓齐,董杜骄;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李雪平;网上交往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代显华;大学生网恋及其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何志钧;秦凤珍;;网络传播与审美文化新变初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晓敏,赵连志,张雷;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初探[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黄永宜;信息网络时代高校“两课”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周洪英,孙崇勇;网络、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关系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姚菲;杨继平;;浅谈军校学员网络德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玉整;网络与真理[D];武汉大学;2004年
2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3 汤莉萍;视听媒体新变革[D];四川大学;2007年
4 谭玲;网络:电视批评立体生态构建者[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芳;网络道德与网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恒平;网络行为的心理伦理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3 夏俊;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及教育导向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冉前林;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育负面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闫兴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向学勇;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德育[D];中南大学;2003年
7 杨莹;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交往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时德青;校园违法犯罪与思想政治课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长明;基于Internet开放资源的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大勇;关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吕公礼;语用主体信息空间虚拟化的思考[J];外语学刊;2001年04期
2 胡范铸;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试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J];修辞学习;2003年01期
3 刘大为;言语学、修辞学还是语用学?[J];修辞学习;2003年03期
4 陈志;略论网络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林秋茗;ICQ网上会话特点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02期
6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任重;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在“五四”青年节报告会上的讲话(摘要)[J];江苏教育;1980年05期
2 戴维·S·博耶;徐先伟;;美国温泉印第安人保留地[J];世界民族;1980年03期
3 王存学;;加强法制必须发扬共产主义道德[J];现代法学;1980年01期
4 明崇亮;;坚持又红又专方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马恒聪;;办好劳动教养 维护社会治安[J];现代法学;1980年02期
6 陈素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犯罪情况[J];现代法学;1980年02期
7 张振藩;;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增设《犯罪社会学》[J];法学杂志;1980年01期
8 王炳仁;;德育要从基础抓起[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9 彼得·莫埃罗;群英;;巴西的扫盲运动[J];拉丁美洲研究;1980年S1期
10 林秉申;;苏联对青年的法制教育[J];国际观察;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锡山;张岂凡;赵家宏;司丛敏;毛林;;青年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坤;张文新;;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3 徐勇;;1985~200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发展趋势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孙启康;;高中生健康性心理综合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内容简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刘夏萍;;青少年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邵忠海;;论青少年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范振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咨询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张晓f^;;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早期模糊识别[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陈颐;王小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刘玉霞;张威岩;;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纪肖鹏;17岁炒股高手设网站教人致富[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孙丽芳;探索青少年宫发展的新思路[N];安徽日报;2000年
3 西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青少年科技英才在这里成长[N];北京科技报;2000年
4 记者 李建国;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 ;香港青少年创造力培养重在团队操作[N];北京日报;2000年
6 ;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N];北京日报;2000年
7 褚尔嘉;辍学是青少年犯罪诱因[N];北京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君红;模型运动:冷落之后盼热闹[N];北京日报;2000年
9 ;《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小学生读本面世[N];北京日报;2000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 执笔人: 张冠梓;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调查[N];北京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4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芳;儿童和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血清脂联素、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照兰;论“文革”时期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5年
3 马昌富;班主任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洁yN;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郝雪;新时期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措施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本华;青少年情感自主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戴巧云;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栗景峰;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时娜;中等美术职业学校分流施教的发展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40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94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