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犯罪有益论”中犯罪唤起审美感学说的批判——以现代电影中暴力美学为例的分析
本文选题:犯罪功能 + 犯罪有益论 ; 参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国内刑法学界当前存在着不正确的"犯罪有益论"、"相对主义犯罪观"思潮,并且有日益漫延的趋势,而其支撑性观点之一,是认为犯罪具有"唤起审判感"的正面功能,即犯罪可以唤起公众的审美感,从而也是为社会提供一种"服务"。对于这一学说的批判,应当逐一进行,而关于犯罪具有唤起审美感观点的批判,是反思和批判此类观点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对现代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加以反思性分析,以此为切入点,对于"犯罪有益论"、"相对主义犯罪观"学说加以反思和批判,以期确立正确的犯罪观,正确认识和把握某些特定犯罪的瞬间形式"美"与其实质危害之间的必然联系。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incorrect thoughts of "criminal beneficial theory" and "relativism view of crime" in the field of criminal law in our country, and there is a tendency of spreading day by day. One of its supporting views is that crime has the positive function of arousing the sense of trial. That is, crime can arouse the public aesthetic sense, thus providing a kind of "service" for the society. The criticism of this theory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e by one, and the critique of crime arousing the aesthetic sense of trial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reflecting and criticizing this kind of view. Based on the reflective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s of violence in modern films, this paper takes it as a starting point to reflect on and criticize the theories of "criminal beneficial theory" and "relativism view of crime"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crim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ant form of certain crime and its real harm.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分类号】:D914;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炎;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分野[J];文史哲;2001年06期
2 王利荣;解释犯罪与价值中立[J];现代法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卢建平;李山河;;中国废除死刑的路径选择[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峗;;论刑法的宪政之维[J];河北法学;2006年03期
3 赵秉志;郑延谱;;中国行政刑法的立法缺憾与改进[J];河北法学;2006年08期
4 刘守芬;李瑞生;;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自由刑执行的完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谢鹏程;;刑事和解的理念与程序设计[J];人民检察;2006年14期
6 曾峗;;和谐社会构建中之刑法新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万国海;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张能全;刑事诉讼生态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O@同壮?;庄子审美之维的当代解读——近四十年庄子文艺美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何家权;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郭健;受贿罪若干问题探讨[D];郑州大学;2005年
4 梁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相关刑事立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程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缺陷和完善探讨[D];郑州大学;2006年
6 袁公林;预备犯刑事责任论[D];湘潭大学;2006年
7 刘雅锋;新世纪武侠电影论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宁;刑法的人权发展趋向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许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杨桂香;论罪犯处遇[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安琪;父母离婚与子女犯罪关系的学术拨正——20世纪90年代相关研究的回顾及评估[J];青年研究;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浩波;;犯罪功能分析评述[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本文编号:2018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01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