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治理策略研究--以暴力事件的产生及其舆论传播为例
本文选题:暴力事件 + 动态博弈 ; 参考:以暴力事件的产生及其舆论传播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暴力事件的成因以及其舆论传播机理,为公共安全治理提出针对性策略。首先建立社会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当今社会发生暴力群体性冲突的原因及条件。探究了政府介入的情况下社会舆论观点的演化情况,用暴力事件因子对暴力事件的舆论影响做出了合理且有效的解释。最后建议有关部门一方面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法律体系,来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媒体监管,来减弱舆论的不良影响。双管齐下,达到公共安全治理的目的。
[Abstract]:By exploring the causes of violence and its mechanism of public opinion dissemin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argeted strategies for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Firstly, the dynamic game model between the social strong group and the weak group is established, which reveals the causes and conditions of violent group conflict in today's socie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volution of the opinion of public opinion under the situation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makes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influence of violence on public opinion by using the factor of violent events.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violence by perfecting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nd the legal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by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media supervision, to reduce the adverse impact of public opinion. Two-pronged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ublic safety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分类号】:D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晔;;关于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及客体分析[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2年05期
2 张];;浅议网络舆论传播形成的基本规律[J];攀登;2006年04期
3 傅开强;;通过舆论传播提升我军“软实力”[J];军事记者;2007年11期
4 徐椿梁;;社会舆论传播中的名利追求与价值献媚[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杨民青;信息时代的国际军演与舆论传播[J];中国记者;2005年10期
6 卿立新;;要适应微博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J];新湘评论;2010年16期
7 任薇;邱玉辉;;基于微博网络的社会公共事件舆论传播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8 赵波,赵振寰;互联网对政治舆论传播的影响及治理对策[J];学海;2002年06期
9 刘斌;;主流媒体报道中亟待改进的几个问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夏梦颖;;涉恐网络舆论的法律监管——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为视角[J];编辑学刊;201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福;深刻认识互联网舆论传播的特点[N];人民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段佳;把握博客舆论传播规律[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高铭铎;找准定位服务新农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宫玉斐 记者 霍一夫;上海质监探索社交媒体环境下舆论传播方法[N];中国质量报;2014年
5 省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赵素萍;《河南新闻传播发展史》序言[N];河南日报;2012年
6 王春江;关于增强新闻“贴近性”的思考[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7 ;从微博“打拐”到全社会“反拐”[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调查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谢新洲 安静 田丽;社会动员的新力量[N];光明日报;2013年
9 张玉胜;封锁、“鸵鸟”、敷衍都不行[N];工人日报;2011年
10 王地;亲,这一年你好“微”猛哦[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立;网络舆论传播中若干算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杨海军;广告舆论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慧军;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导向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余秀才;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与动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璜;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舆论传播方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陈栩;网络舆论传播的影响及其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牟锋丽;利用微信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4 李梦;突发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与引导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5 王丹丹;微博舆论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6 项定泽;地方政务微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7 吴青峰;用元胞自动机研究舆论传播的复杂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明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传播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9 王婷;微博舆论传播的生态治理[D];兰州大学;2013年
10 贺涛;微博舆论传播的复杂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17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01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