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制度与文化:群体性事件的动力
本文选题:群体性事件 + 机制 ; 参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近些年中国频发的群体性事件背后有四个关键机制,即非制度化环境机制、暴力救济认知机制以及属于相关机制的边界激活机制和快速启动动员机制。在结构、制度和文化等主要维度上,群体性事件的复杂成因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次上呈现并形成互动态势。在现实经验中,这些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取决于它们之间的互动状况,即相互依赖、支撑、嵌入以及不同机制的排列和组合。
[Abstract]:There are four key mechanisms behind the frequent mass even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namely, the non-institutionalized environmental mechanism,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violence relief, the boundary activation mechanism belonging to the related mechanism and the quick start mobilization mechanism. In the main dimensions of structure, institution and culture, the complex causes of group events are presented and interacted at the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In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role of these mechanisms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that is, interdependence, support, embedding and arrangement and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echanisms.
【作者单位】: 浙江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中暴力因素对策研究”(批准号11CZZ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国勤;;社会网络视野下的集体行动——以林镇“群体性事件”为例[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2 陈潭;黄金;;群体性事件多种原因的理论阐释[J];政治学研究;2009年06期
3 张传鹤;;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最新发展态势、成因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李德满;;十年来中国抗争运动研究评述[J];社会;2009年06期
5 汪玉凯;;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和对策[J];时事报告;2009年11期
6 王国勤;;当前中国“集体行动”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7年05期
7 吴佩芬;王国明;;近几年学术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综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金;;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相关问题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俞雪霞;;公民维权抗争研究——以大连PX事件为案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4 王瑾;马卫红;;生态环境因素与小区业主集体抗争——对上海15个小区的实证考察[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0年00期
5 刘鹤;;“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再定义[J];电子政务;2012年04期
6 谈寂;;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性质与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刘勇;;利益差异效能累加:群体冲突的触发根源——以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为诠释框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陈柳青;雷美霞;;再造政府沟通能力的多元复合机制探析——以应对群体性事件为分析背景[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9 刘浩然;;集体行为的概念系统与中国经验[J];法制与社会;2011年11期
10 朱雄君;;社会失范:中国社会病态现象归因分析的一个视角[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文龙;;中国群体性事件现状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刘国普;;话语权保障: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新思维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程倩;;论领域分离中的社会治理创新——读《公共生活的发生》有感[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霁霞;;群体性事件中公民的角色与行为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学辉;赵勇;;协商民主视野下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解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姚来燕;;从行政执法的视角透视群体性事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白红义;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1995-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3 司开玲;知识与权力:农民环境抗争的人类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玄;中国业主维权运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6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7 高恩新;过程、行动者与危机管理[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同;以法治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少敏;K市出租车罢驶危机管理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琳;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箫;集体行动缘何失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伟玮;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杨燕青;转型期我国宗教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政府处置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麒宏;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宪政思考[D];河南大学;2011年
7 石逸文;毛泽东处理群体性事件思想论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崔翔;现阶段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樊振华;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段彪永;群体性事件的犯罪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读书;2002年07期
2 孙正;组织化群体:关于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基本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刘晓梅;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群体性事件的法社会学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邹东升;胡术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依法处置与人权保障[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刘彦成;论群体性暴力事件的概念和特征[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郭景萍;;集体行动的情感逻辑[J];河北学刊;2006年02期
7 陈英楠;;集体行动中的意识形态——以大路前村公共环境卫生建设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孟伟;;城市业主维权行动的利益目标与权利取向[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孟伟;建构公民政治:业主集体行动策略及其逻辑——以深圳市宝安区滢水山庄业主维权行动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肖唐镖;从农民心态看农村政治稳定状况——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珍;张正利;;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魏华莹;;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吕锋;;积极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手段——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当代法学;2011年03期
4 郭学芹;;对新时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5 胡海;;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机制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6 陈世瑞;;群体性事件成因与参与动力机制研究[J];华章;2011年24期
7 孟迎辉;邓泉国;;转型期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与演化机制探讨[J];学习论坛;2011年06期
8 易军,蔡坤,任顺国;处置群体性事件应强化五大机制建设[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9 吕庆继;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10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4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5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6 志灵;没有矛盾化解机制,深究“鼓动者”何用[N];检察日报;2010年
7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延荣科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宋永健;当前楚雄州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8 记者 李玉梅;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N];金昌日报;2006年
9 张美荣;切实防范群体事件 全力确保和谐稳定[N];宜春日报;2006年
10 曾丽霞 童杨 陈启芳;上青乡平安创建促平安[N];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朱晓鸣;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杜丽红;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王玉瑾;滥用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特征及毒物动力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剑波;外力打击兔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死亡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死亡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胡华子;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和溺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苏彦君;CREB结合位点诱骗寡核苷酸缓解吗啡依赖机制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云;突发群体性事件冲突源头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旭东;试论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危机传播策略[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彤;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永祥;庄河市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58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05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