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社会变迁视域内的中国人口流动:60年回顾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7-10 00:20

  本文选题:社会变迁 + 人口流动 ; 参考:《江海学刊》2009年05期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我国的人口流动也发生了顺应时代要求的历史性嬗变,并反过来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迁的进程。反思60年来人口流动的嬗变历程,我们发现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的相关性是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同时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的良性互动是实现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我国的人口流动制度和机制进行创新,使其能顺应时代要求,促进社会良性变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加快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60 years ago, with the rapid social changes, the population flow in our country has also undergone a historic chan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which in turn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 Reflecting on the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past 60 years, we fin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social change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social change is the irresistible historical law to realize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we must innovat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population mobility in our country, so that it can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promote the benign changes of the society,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作者单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D63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翠红;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2 江小容;;新农村建设思路下的农民工群体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3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4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5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6 曹明贵;黄新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7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8 陈明锋;;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安徽农民增收路径选择[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2期

9 马忠才;;分层与流动:回族女童教育的动力机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鲍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王光甫;;农民工体制与农民工的现代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云武;;中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者的关系网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邓宁华;陈华康;;下沙村的居住分化[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云武;;地区城市化度与居民的社会交往[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小淋;;农民工流动现象研究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建国;;金字塔还是橄榄球?——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趋势探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郭宝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地方政府职能发挥[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向阳;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范连生;建国初期三农问题与乡村社会变迁(1949-1956)[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炼;三峡区域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刘自团;我国不同群体大一学生的择校原因差异之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吴根洲;高考效度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富伟;工商活动与村庄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李芳;财产权利、制度变迁与国家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钟华;弱势群体成员的认同管理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丹;新时期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2 沈林;沪滇“对口支援 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海军;农场社区归侨群体认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谢永阳;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定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衍;权力的文化图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静珊;农村空巢老人的形成及养老模式的理性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杜雁平;回流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瑞雪;关于培养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杰;太原市城区小学教师经济状况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梁君思;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朴炳光;关于国家能力理论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07期

2 李汉林;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海生;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嬗变及改革探析[J];党史文苑;2005年06期

2 姚秀兰;论中国传统社会的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J];学习与探索;2005年04期

3 林金忠;户籍制度变迁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查金祥,曾令香;户籍制度——人口流动——社会平衡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功能缺陷和矫正思路[J];小城镇建设;2000年03期

5 南民;台湾的社会变迁[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7年02期

6 ;户籍制度不改不行[J];广西会计;2001年08期

7 王潮;户籍制度怎么改[J];政策;2002年07期

8 苏守儒;人口流动中的妇女问题[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9 董敬畏;功能视野中的户籍制度[J];沧桑;2005年Z1期

10 向刚;户籍制度:一个改革难以绕开的话题[J];计划与市场;199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宗国;;试论中国中古社会变迁[A];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卞利;;祁门六都村的社会变迁与宗族管理简论[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玉梅;;《徐渭集》所反映的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亚林;;辛亥革命与开阳的社会变迁[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阎亚宁;;变迁社会的建筑衍化——传统、衍化、新基型[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张玉林;;集体化时代的农民流动与户籍制度[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郑信哲;;人口流动给朝鲜族社会发展带来的喜与忧[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8 佟建荣;;宋夏沿边蕃部人口流动考论[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9 郑伟斌;张友琴;;社会变迁对农村老年人口家庭地位和供养模式的影响[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10 唐力行;吴建华;张翔凤;;“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代序)[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农村社会变迁亟需理论和实践的回应[N];人民日报;2010年

2 黄英 沈飞;人口流动的市场经济规律及成因[N];中国人口报;2005年

3 记者 曹石岩;百姓衣食住行见证社会变迁[N];威海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孙小林;上海户籍制度或再改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刘栋;户籍制度成今年改革热词[N];文汇报;2009年

6 实习记者 陈梦吉;五省区最受益户籍制度放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彭春芳;户籍制度突围带来机遇和挑战[N];中国建设报;2010年

8 朱大鸣;推进城镇化,首先要拆户籍制度[N];经济参考报;2010年

9 文静;取消户籍制度可选乡镇试点[N];中国改革报;2010年

10 代表 马元祝;稳妥有序地改革户籍制度[N];经济参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洪;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胡晓红;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5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唐晨光;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D];南开大学;2001年

7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8 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徐新;二十世纪无锡地区望族的权力实践[D];上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少;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素善;新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演变过程的历史考察(1949—1978)[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高飞;明朝户籍制度中的身份法与迁徙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胡昌明;论法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余建明;湖南近代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冯甫;中国当前户籍制度改革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宇;浅论中国城市化、人口流迁与户籍制度改革[D];四川大学;2003年

8 李晓青;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立法转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杨月星;基于CD/CES生产函数的中国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问题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刘荣臻;农村副业与乡村社会变迁[D];山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11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11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