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服刑人员述情障碍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及常模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7-23 12:44
【摘要】: 述情障碍(Alexithymia)或称“情感难言症”,它是一种情感不完善状态,一般不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它的典型表现为:难以辨认、识别和表达自身感受;缺少幻想;思想僵化、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 目前,述情障碍的一个研究趋势就是在更多的不同人群中考察其特征。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和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技术对我国服刑人员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目的:(1)考察述情障碍测查量表(TAG-20中文版)在我国服刑人员群体中的信、效度;(2)考察我国服刑人员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基本人格特质(16PF、大五)之间的关系;(3)建立我国服刑人员述情障碍(TAS-20中文版)常模。 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TAS-20(中文版)在服刑人员群体中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和较强的适用性。可以在服刑人员群体中使用作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2、在本研究样本中,43.7%的服刑人员述情障碍特征明显,说明我国服刑人员中存在相当比例的述情障碍特征明显者。同时本研究表明:人口社会学变量中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变量会显著影响述情障碍(TAS-20)得分;犯罪学变量中服刑人员述情障碍(TAG-20)得分显著高于非罪犯对照组、暴力犯述情障碍(TAS-20)得分显著高于非暴力犯。本研究认为,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犯罪类型等变量可以作为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其中,在人口社会学变量方面,年龄大、婚姻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女性被试更倾向于具有明显的述情障碍特征;在犯罪学变量方面,暴力犯较非暴力犯更倾向于具有明显的述情障碍特征 3、述情障碍和16PF中一些人格因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部分人格因素能较好地预测述情障碍得分(TAS-20各因子分以及总分)。述情障碍和大五人格特质以及抑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部分人格特质能较好地预测述情障碍得分(TAS-20各因子分以及总分)。本研究结果支持了述情障碍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特质的观点,但是现有的人格模型并不能全面包含和解释述情障碍。路径分析显示人格特质在直接影响述情障碍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抑郁影响述情障碍。 4、研究初步制定了我国服刑人员述情障碍(TAS-20)男、女年龄常模和受教育程度常模。
[Abstract]:Alexithymia (Alexithymia) is a kind of emotional imperfection, which is not considered as an independent mental disease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Its typical manifestations are: illegibility, recogni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ir own feelings; lack of fantasy; ideological rigidity, utilitarian way of thinking. Currently, one of the trends in alexithymia is to examine its characteristics in more diverse populations. On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factor analysis, variance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etc.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lexithymia in Chinese prisoner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statis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path analysis. Objective: (1) to investigate the information of alexithymia scale (TAG-20 Chinese version) in Chinese prison population, (2)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lexithymi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exithymia and basic personality traits (16PF5) in Chinese prisoners; (3) to establish the norm of alexithymia among Chinese prisoners (TAS-20 Chinese vers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AS-20 (Chinese version) has good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strong applicability in the group of prisoners. It can be used in a more extensive and in-depth study in the group of prisoners. 2. In this study sample, 43.7% of the prisoners had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alexithymia. It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alexithymia in Chinese prisoners.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showed that sex,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age and other variables in 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core of alexithymia (TAS-20), and the score of alexithymia (TAG-20) in criminological variab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criminal control group. The score of alexithymia (TAS-20) of violent offend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violent offenders. Sex,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age, type of crime and other variables can be considered a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lexithymia. In terms of 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variables, older age, poor marital status, low education level, female subjects tend to have obvious alexithymia characteristics, and in criminological variables, female subject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significant alexithymic characteristics. Violent offender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obvious alexithymia than non-violent offender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lexithymia and some personality factors in 16PF. And some personality factors can predict alexithymia score (TAS-20 factor score and total sco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lexithymia and major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s well as depression, and some personality traits could predict alexithymia score (TAS-20 factor score and total sco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iew that alexithymia can be regarded as a personality trait, but the existing personality model can not fully include and explain alexithymia.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personality traits can directly affect alexithymia as well as alexithymia through depression. 4. The study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the male, female and educational norm of alexithymia (TAS-20) in Chinese prisoner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波;;丁保国,服刑人员心中的“神医”[J];法律与生活;2011年13期

2 田素成;李咏菊;;周长青:28年的执着坚守[J];走向世界;2011年19期

3 张小琴;;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的“小伎俩”[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7期

4 沈海英;;农村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司法;2011年06期

5 陈进;于金华;;他们,从这里走向新生[J];走向世界;2011年19期

6 季承志;顾少华;;来自男监的女囚[J];民主与法制;2011年13期

7 朱庆乐;关秋文;;服刑人员的原创歌曲演唱会[J];民主与法制;2011年14期

8 徐利科;魏荣辉;夏守德;;服刑人员再犯罪行为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以南昌地区所属八所监狱为视角[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9 王钰莹;;从刑法的目的出发——服刑人员劳动报酬问题研究[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10 张瑞红;;优势视角下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施民;;服刑人员睡眠状况调查[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林杰;;浅谈服刑人员大面积烧伤护理体会[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明禄;;音乐团体治疗对入监初期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戴学礼;;认知行为疗法在服刑人员矫治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刘克俭;谭皓;;医护人员述情障碍发生及分布的调查研究[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振东;刘颖;;监所检察对服刑人员合法权益保障效果的探讨[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俞少华;李惠春;潘冰;禹华良;陈巧珍;;精神分裂症述情障碍研究[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孟旭;;在押服刑人员结核病控制效果分析[A];2004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何金彩;沈春芳;;述情障碍者的面部表情辨别[A];2008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暨灾后心理救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许秀昌 张新军 记者 那日苏;服刑人员回家度周末[N];法制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郭恒忠;服刑人员结婚尚存争议 专家学者建言立法规制[N];法制日报;2005年

3 卢罡邋记者 陈程;加强服刑人员思想教育[N];哈尔滨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施剑羽;大理监狱对服刑人员试行劳动报酬制[N];大理日报(汉);2008年

5 毛明生 陈荣好 张郑 景泽行 董国卫 尚丽;服刑人员感受文明力量[N];法制日报;2008年

6 王立春;监狱为服刑人员增添生活技能[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7 ;传递祝福 服务社会 共创和谐[N];中国邮政报;2008年

8 通讯员 刘佩刚 记者 王继然;元旦前服刑人员向父母道平安[N];法制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刚 马震坤;我省推行服刑人员技能教育基地建设[N];甘肃法制报;2008年

10 通玉;南通服刑人员通过服装初级工等级考核[N];江苏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峰;临床心理学视野下的新入监服刑人员心理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俞少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面部情绪识别与述情障碍的执行功能与人格基础[D];浙江大学;2012年

3 赵巍峰;慢性低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执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张信勇;写作疗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蚁金瑶;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认知调节特征及情绪自动加工的ERPs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王维;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冯全;中国缓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杨春雷;中国行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威;服刑人员述情障碍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及常模的建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徐莲莲;军人述情障碍量表的研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董兆平;服刑人员改造考核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袁航;女服刑人员特殊权利法律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艳明;服刑人员思想教育工作探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6 廖璐;服刑人员权利保护与我国监狱法律制度的完善[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7 汤凌;服刑人员社会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春雨;大学生述情障碍量表的编制及实测[D];西南大学;2011年

9 冷静;叙事心理治疗对缓解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实验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10 孙影;服刑人员健康认知以及卫生保健需求的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39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39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4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