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早期现代化与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8 16:09
【摘要】:我国早期现代化是指1840年至1949年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历程,它实际上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化。伴随着我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犯罪亦呈愈益增长的趋势。所以如此,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极度贫穷、社会制约失效等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我国犯罪的主要类型是政治犯罪、财产犯罪、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它使人们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是控制犯罪的重要前提,社会矛盾加剧是犯罪增多的重要根源,文化变迁是影响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
[Abstract]:China's early modernization refers to the early cours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from 1840 to 1949, which is in fact the capitalization of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arly modernization, crime is also increasing. So,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extreme poverty and social constraints. In this period, the main types of crime in China are political crime, property crime, organized crime, drug crime and so on. It makes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s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crime control,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creasing crime, and cultural chang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crime.
【作者单位】: 山东警察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化与犯罪研究》(07CFXJ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翠生;清末和民国时期禁毒政策考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张文,何慧新;中国刑法学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当代法学;1999年01期

3 张乐和;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历史进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锡海;;论犯罪发生的文化原因[J];法学论坛;2007年02期

5 忻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边缘化现象——透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帮会[J];史学月刊;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兵;“现代性”中国叙事二十年[J];学海;2001年03期

2 池子华;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3 谢安国;高举党的精神旗帜 建设中国先进文化[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4 朱旭东;教育现代化的几个理论问题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5 吕利平,郭成杰;试论体育考古思维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张力为;个案研究可以做成体育科学的博士论文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何坦野;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李钢;社会转型刍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于鸣镝;重新认识图书馆[J];图书与情报;2001年03期

10 周庆山;论文献传播的文化功能[J];图书与情报;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康惠生;孙锦峰;孙亮;;高校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陈玉平;;对布依族文化现状及前景的几点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4 敖文蔚;;民国时期土匪成因与治理[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5 马烈;;30年代大城市土匪问题初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何传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A];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第一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文集[C];2003年

7 王新生;;东亚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主义政治[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金科;;传统民间美术与包装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和政治的统一:历史与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田彤;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张坚;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研究(1912-1928)[D];厦门大学;2002年

9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新光;试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权威现象[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文嫱;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掣时浅谈[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筱瀛;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方兴;历史文化与城市CI战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朱宏斌;战国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8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祝影;文化视野中的城乡发展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途,杨贺男;试析文化冲突与犯罪形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金宁;;同地籍人员同类犯罪问题研究[J];公安研究;2011年07期

2 曲华林;辛亮;;艾滋病患者故意犯罪浅析[J];人大建设;2011年06期

3 赵一晓;;家政服务人员犯罪情况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4 苏利荣;;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5 赵骞翮;;浅谈影响女性犯罪的因素[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晋川;陈春良;;莱维特的犯罪抑制经济学研究述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秦素琼;赵春玲;;多犯罪类型女性犯罪者人格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郭建安;周勇;;论犯罪耗费[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孙翠玉;;青少年网络犯罪类型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5 王牧;;犯罪原因论概述——兼论犯罪学的基本范畴[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6 汤啸天;;经济全球化之下的犯罪类型及发案量变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娟;李俊章;;159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刑事责任能力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庄永廉;;加入WTO后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9 孔一;;规范的内外破解:道德突破与伦理消解——对犯罪形成过程的实证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10 王治建;夏强;;网络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德军;承兑汇票贴现犯罪类型及案例[N];西部时报;2010年

2 张亦嵘;成因复杂 涉外企业经济犯罪高发[N];法制日报;2007年

3 浙江 吴杭民;75%受害市民不报警也是一种警报[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葛长银 王艳 施慧;领导干部犯罪案例统计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酒泉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所长 杨建斌;努力创建稳定和谐的戒毒环境[N];甘肃法制报;2008年

6 张景义;保安犯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维斌;凋零的“花朵”渴望重新绽放[N];榆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黄蓉芳 通讯员 陆彬彬;流动人口生仔超过本地居民[N];广州日报;2006年

9 王元;浅析当前“村官”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记者 吴向正邋通讯员 李新建;警方整治盗抢犯罪战果丰硕[N];宁波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邦惠;精神病态男性罪犯自我的特点[D];西南大学;2008年

3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张清郎;中国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梅;论犯罪的人性根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少薇;罪犯自我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陈洪涛;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周亮;我国犯罪现象的类型学分析与建构[D];湖南大学;2006年

5 许祖琪;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犯罪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燕;报复社会型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敏;论我国重婚犯罪的防治[D];湖南大学;2011年

8 张大义;影响犯罪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陈蕊花;低阶层男性服刑人员财产型犯罪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董晓鹏;男性低阶层犯罪者紧张、负面情绪、社会支持及其对犯罪行为影响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9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89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