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的“群体性事件”因应机制探略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re are three approaches to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group events in China, namely, power control, institutional norms and social integration, each of which has its own applicable situation and limitations. However,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hree can constitute a stable integrated triangular mechanism. In this triangular mechanism,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can and still needs to play a leading and guiding control function, including guiding and integrating social forces, setting up agendas and channels, constructing normal reaction procedures, and constructing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Dominant voice, etc.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D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琳;;群体性事件研究评述[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年01期
2 苏小芹;;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及控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吴锦旗;;群体性事件中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逻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薛澜;张杨;;构建和谐社会机制治理群体性事件[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刘玉雁;孟迎辉;李英;;地方性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基于X省的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6 薛华勇;高军;;夯实法治的社会根基——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利益解读[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辛文卿;;信任社会资本的培育与群体性事件治理[J];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03期
9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10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二平;;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韦克凡;;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对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4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5 刘春春;;浅议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社会动因及处置对策——基于2008年13起群体性事件的分析[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6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颖;;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基于沈阳市的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生革;全市百余镇街“中心”建设完成[N];韶关日报;2010年
2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延荣科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宋永健;当前楚雄州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4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玉梅;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N];金昌日报;2006年
6 张美荣;切实防范群体事件 全力确保和谐稳定[N];宜春日报;2006年
7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8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9 曾丽霞 童杨 陈启芳;上青乡平安创建促平安[N];三明日报;2008年
10 顾新征;建一流队伍 保一方平安[N];营口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农村群体性事件及其预警机制的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蕾;中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防治与基层政府行为方式转变[D];西北大学;2010年
6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志元;我国基层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准备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翁奇琪;地方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善治途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9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19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