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2例
[Abstract]:......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分类号】:D91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振晓,于相芬;抗精神病药所致QTc间期延长、室速和猝死[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年01期
2 白珍;袁捷;江琴普;韩红霞;崔利军;任翠玉;;氯氮平、利培酮对心电图QTd及QTcd的影响及意义[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3期
3 郭杰,杨春强;精神科药物与猝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4 梁黔生;心脏性猝死的预防[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年11期
5 肖瑶;陈志雄;;氯氮平与利培酮副作用对比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产业资讯;2006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洁萍;刘诏薄;;齐拉西酮对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瞿发林;王焕林;;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J];世界临床药物;2008年04期
3 杨俊,徐茜,胡曼云;心肺复苏过程中误治116例分析[J];贵州医药;1999年06期
4 宋端铱;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J];华北国防医药;2004年06期
5 白珍;袁捷;江琴普;韩红霞;崔利军;任翠玉;;氯氮平、利培酮对心电图QTd及QTcd的影响及意义[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3期
6 袁捷;江琴普;白珍;韩红霞;崔利军;任翠玉;;氯氮平、利培酮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2期
7 许义;李霞;万艳琼;周琳琳;江美玲;王莎;;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对心电图的影响[J];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05期
8 邱林林,卢建平,刘学庆;心脏性猝死108例相关因素分析和对策[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9 郭杰,杨春强;精神科药物与猝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童建明,杨正春;几种新型抗精神病药介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奕k ;参麦注射液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心血管副反应的疗效观察[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秀芬,刘莹;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1期
2 孙振晓,于相芬;抗精神病药所致QTc间期延长、室速和猝死[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年01期
3 詹春云,吴丽珍;大剂量氯氮平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J];上海精神医学;2001年04期
4 王晓朵,陈月敏,颜文伟;抗精神病药对QTc间期的影响[J];上海精神医学;2002年01期
5 谢帆,王定省,宋立升;精神科住院病人10年猝死情况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2年02期
6 季锦毅;锥体外系征与血清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7 陈广阳,李宝铨,李崇勇,谭友果,刘成文,刘勇,甘枝勤,任清涛,刘素贞,马秀青,杨彩叶,郑体厚,徐洁华,夏明,伍仁琴,范征莉,王捷,吴胜,王全利,贾春芳,李爱华,周晓云,杨立身,刘东云,李万琼,夏永兵,蔡春燕,赵智萍,刘建洪,曾昭玮;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8 彭华生,吴光怀;较大剂量氯氮平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9 汪作为,张少平,周天殟,陈银娣,刘人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Meta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杨钧国;心律失常性猝死的预测[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大威;赵锐;;冠状动脉肌桥与心源性猝死[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2 王雷;陈骁;王晔;程文婷;廖志钢;;178例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J];法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3 蒋艳伟;刘尔亮;朱少华;张磊;刘良;;兰尼碱受体及其法医学意义[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4 卓荦;胡乐生;周兰;郑娜;梁曼;杨帆;刘良;;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5 魏来;于晓军;徐小虎;;冠状动脉先天发育畸形猝死1例[J];法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6 马祥涛;高丽伟;李上勋;刘丹;任亮;朱少华;周亦武;;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研究现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7 崔丽娟;易旭夫;陈晓刚;;房室结纤维和脂肪增多与房室结动脉狭窄的关系[J];法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8 杜秋香;岳维;王英元;;中介素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J];法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9 何柯;吕纪平;朱新菊;王振原;;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蒋艳伟;郑娜;刘秀娟;朱传红;葛延昌;刘良;朱少华;;大鼠心肌缺血后SERCA和PLB基因表达变化的观察[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磊;邹志虹;;药物颗粒溶液吸入窒息死亡1例报道[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2 刘福其;于晓军;;恶性嗜铬细胞瘤猝死1例[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3 汪冠三;罗质人;娄国民;;1例烧伤致死的病理学分析[A];广东省法医学会成立两周年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C];2004年
4 赖丽璇;;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A];2008年度全国第六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许象成;周雪良;;试从6例失误案件谈法医病理学之尸检定性[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6 ;法医病理学[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夏胜海;李清;余延和;;大体形态学无显著改变的致命性损伤鉴定3例[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8 闫耀宇;隋爱民;;抗精神病药物致静坐不能的临床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9 张向阳;吕德鹏;张玉兰;;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刘世新;章诗伟;张益鹄;陈新山;;法医病理学技术在医疗纠纷鉴定中的应用[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彩丽 柳云松;谁能逍遥在心源性猝死之外[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衣晓峰 王晓燕 本报记者 姚艳春;严防“心源性猝死”[N];黑龙江日报;2004年
3 袁克俭;妇女更应防“心源性猝死”[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4 衣晓峰;心源性猝死病因新发现[N];健康报;2004年
5 崔志坚邋通讯员 魏研平;应激会增加心源性猝死发生机率[N];光明日报;2008年
6 罗学宏;心源性猝死可预防[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吴一福;唐都医院研究发现:心源性猝死好发于轻型脑梗死患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蒋晓林;心源性猝死 敲响健康警钟[N];南通日报;2007年
9 欣华;导致中国人心源性猝死的两个基因突变点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李革新;心源性猝死,生命不能承受之痛[N];中国经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芳;抗精神病药物在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中的毒性及促增殖和分化效应[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晗知;抗精神病药物对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和髓鞘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3 百茹峰;法医损伤工具和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4 高彩荣;过敏性休克和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晔;无电流斑电击死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任广睦;大鼠死后看家基因mRNA降解规律与晚期死亡时间推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刘杨;肌动蛋白降解规律与死亡时间推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陈阳;Connexin43与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黄菲;抗精神病类药物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靳贵英;新型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抗精神病药物和蛋白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祥涛;法医病理学案例研究报告及综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德彦;青年心源性猝死(附13例住院幸存者临床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葛延昌;不同死因心肌收缩带坏死的形态学对比观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葛延昌;不同死因心肌收缩带坏死的形态学对比观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陈智军;心肌病心源性猝死危险分层预测参数探讨[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一芝;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张悦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并发症与血钾浓度相关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8 牟晓冬;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与代谢改变及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9 张洪涛;心源性猝死者窦房结病理学观察和HCN4、Cx40、Cx45的表达及其意义[D];青岛大学;2010年
10 贺敬元;CX43、PKC及HSP70在心源性猝死者心脏中的表达及其法医学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26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22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