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西部地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机理探讨与预防消解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2 17:11
【摘要】: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古老但永远新颖的人类现象。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基础剧变,社会阶层结构重组,利益格局重构和利益意识唤醒,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和观念分野,社会道德标准漂移和约束力降低,与社会巨变相适应的社会心态浮躁和冲动倾向等,从而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特殊历史阶段。越是贫困落后的国家或地区,社会越不稳定。必须深入探究贫困与社会不稳定之间的内在机理,从而高度重视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不稳定的普遍性和多发性,进而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预防和消解西部贫困地区重大群体性事件。
[Abstract]:Mass event is an ancient but ever-new human phenomen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due to the drastic changes in economic foundation, the reorganization of social stratum structure,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terest pattern and the awakening of interest consciousness, the diversity of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separation of ideas, the drift of social moral standard and the reduction of its binding force, The impetuous and impulsive tendency of social mentality adapted to the great social changes is a special historical stage in which mass in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The more poor and backward countries or regions, the more unstable society. We must deeply explor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between poverty and social instability, so as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niversality and frequency of social instability in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n adopt various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policy measures in a targeted manner. To prevent and eliminate major mass incidents in poor areas in the west.
【作者单位】: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优秀成果《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以预防和解消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为重点》(立项号:05XSH005;结项号20080407)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D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丽芳;谢倩;;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窈;况利;黎雪梅;;经济压力对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9年07期

2 李满林;罗海燕;;不同经济背景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3 欧贤才;牙向阳;;广西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分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顾凡;王平;杨蕾;;贫困群体大学生潜在心理危机表现与应对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5 智银利;李奋生;;大学新生自我表露状况的调查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智银利;;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朱佳隽;孙影娟;;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世纪桥;2012年05期

8 张玉明;;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构建的原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周正红;周生江;张桂青;;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适应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尚金钊;王娟;赵明吉;傅晓;;贫困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与人格、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琳;沈阳体育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秀菊;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罗莉君;高师贫困大学生应激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肖恒;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秦昕昕;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孙海娅;山东省护理本科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玉斗;某综合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曹姗姗;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燕秋;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10 彭玲;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东,刘民,陈建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秦建丽;冷静;;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廖湘蓉,龙晓东 ,邓治文;高校贫困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4 张晓文,吴胜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收入及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周炎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6期

6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9期

7 沈峥嵘 ,陈龙;教师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8 黄立芳;颜红;陈清刚;张新军;李鸿娜;;高三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8期

9 陈树林,李凌江;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年05期

10 张建卫,刘玉新,李顺鄮;特困大学生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顺康;;论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源头阻断机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黄顺康;;重大群体性事件冲突阻断机制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宗伟;;河道水流的最基本机理是走直[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赞群;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7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287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9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