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犯罪青少年归因风格与应对风格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2 09:00
【摘要】: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归因风格与应对风格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37名犯罪青少年和139名普通青少年接受归因风格与应对风格的问卷调查。结果:(1)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在归因风格的四个因子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2)在应对风格的比较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注重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理智-合理化策略、行为-生理策略、否认-压抑策略五个因子上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结论:犯罪青少年在归因风格上倾向于外在性、不稳定性、局部性和不可控性。犯罪青少年归因风格与应对风格及其内部各因子间具有显著相关,且"内外在性"和"局部整体性"两个因子能够有效预测其应对风格。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ribution style and coping style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Methods: 137 delinquents and 139 ordinary adolesc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ttribution style and coping style. Results: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our factors of attributional style between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ordinary adolescents (p0.001); (2) in the comparison of coping styles,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focused on problem-oriented coping strategies, emotional expression strategies, rational and rational strategies,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strategie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five factors of denial-depression strategy. Conclusion: juvenile delinquents tend to be extrinsic, unstable, local and uncontrollable in attribution style. The attributional style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oping style and its internal factors, and the two factors, "internal and external" and "local integrity",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ir coping styl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03JZD0029攻关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1期

2 王才康;少年犯情绪智力及共与有关个性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8期

3 胡胜利;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4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5 陈向阳,胡艳;男性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6 叶茂林,杨治良;未成年人归因的内隐特征与攻击行为[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7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8 张秋凌,邹泓,王英春;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犯罪行为、心理适应的关系(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7期

9 王玲;狱中青少年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6期

10 赵美玉;社会转型期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犯罪原因的对比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严以德;;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3 胡胜利;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4 郑希付;宫火良;;《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5 沃建中;孙慧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6 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7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8 张涛;李祚山;;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关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阳德华;青年焦虑情绪研究述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刘凌霜;;高职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骞;张大均;江琦;;重庆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福军;王晖;施昕强;;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宝;高中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模式和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守俊;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郑桂芳;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5 徐颖哲;小学生在与同学冲突情境下应对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泳;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篮球运动参与程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丽红;学习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凤娥;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幼贞;男性犯罪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于肖楠;不支持压力下的下岗人员应付方式与控制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冰;归因训练的若干研究综述及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成云,卢青,马长青;归因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王玲,唐红波,郑雪;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广州、澳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4 魏希芬;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5 李茜茜;心理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探析[J];教育探索;2004年06期

6 王斌,马红宇;归因训练研究的理论综述[J];体育科学;2000年03期

7 施学忠,吴敏,陈姜,邓广峗;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2期

8 张卫东,黄伟清,叶斌;应对的多测评维度的鉴别分析[J];心理科学;1998年01期

9 张雨新,方新;大学生应付策略的适应性和身心症状[J];心理学报;1990年02期

10 胡胜利;小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训练[J];心理学报;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陕西省歧山县安乐公社管委会、高店人民法庭联合调查组;一个人老心红的调解主任——关于杨生才同志的先进事迹[J];人民司法;1980年01期

2 徐平;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记刘少奇同志对司法工作的几次重要教导[J];人民司法;1980年04期

3 ;我们是怎样推动全省开展经济审判工作的[J];人民司法;1980年09期

4 宋锡强,蒋黎明,谢向朝,秦忠伦,吴云河;房地产纠纷爆发切不可等闲视之——金沙县房地产纠纷问题调查[J];人民司法;1980年11期

5 黄双全,王贞韶;我国民事审判工作方针初探[J];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6 蒋维岳;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企业管理研究班第六期学员结业——各省市经委负责同志已有半数经过轮训[J];企业管理;1980年03期

7 锺言;调查研究与认识国情[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8 郭景元;法医学知识讲座(六)[J];中国医刊;1980年12期

9 唐云岐;改进工作方法 做好劳动工作——学习少奇同志关于工作方法的意见[J];中国劳动;1980年07期

10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 国家劳动总局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资待遇问题的请示报告[J];中国劳动;198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福生;阳海林;唐小平;陈冬平;;湖南江口鸟洲池鹭的繁殖生态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淑卿;杨荷芳;郝守身;张知彬;;大仓鼠与黑线仓鼠种间关系的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春梅;刘国平;;黑龙江省边境三县鼠体蚤类调查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田奇林;李金声;;湘西脊椎动物资源[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吴应建;宁建有;秦常玉;;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獭的生态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胡家聪;;我国铸管行业现状和发展展望[A];’98上海有色合金及特种铸造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陈维田;涂有;John Burnett;周志坤;;封闭交通工具中的空气品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8 马达;黄维;;关于在建筑群中空调系统依据冷热量表进行定价收费方法的探讨与实践[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9 潘雨顺;;冰蓄冷空调系统最佳负荷经济优化设计[A];新世纪中国蓄冷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戚中雪;戴梅竞;董光华;;未婚青少年妊娠避孕知识与措施的调查研究[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玉山 周暹;农村要想变 关键靠党建 农村要想稳 党建是根本[N];北京日报;2000年

2 黄海红 浙江省象山县象山宾馆公关部;酒店经营与社会热点[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记者 吴坤;起草好陆地边境法草案[N];法制日报;2000年

4 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周伯华;实施预算编制改革 提高依法理财水平[N];湖南日报;2000年

5 新华;脾气暴躁容易中风[N];河南日报;2000年

6 朱传峰;把握工作关键 提高调研水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0年

7 黄内香;三九宜工成本追踪降耗[N];江西日报;2000年

8 沙锦飞;对我国科幻文学的一次调查研究(摘要)[N];科学时报;2000年

9 ;遗传是孩子近视的重要影响因素[N];民族医药报;2000年

10 民盟无锡市委 殷显华 薛新奇;调查研究与建言立论[N];人民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谢菊芳;猪肉安全生产全程可追溯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为峰;基于遥感和GIS的区域土壤侵蚀调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4 江佳富;北京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生态学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5 方针;用户信息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瑞君;火烧对森林虫害影响机理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张久松;西尼罗病毒感染病原体检测方法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刘虹;发光二极管照明国家发展预测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阿冰;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彩凤;初中地理“双线两本”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晓春;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兴华;武汉长江大桥桥墩防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王s,

本文编号:2305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305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