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以学生为本,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

发布时间:2018-12-10 21:03
【摘要】:以学生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学校的一切教学、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和"忠诚教育"并不矛盾,与树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矛盾。以学生为本并非相对其他非学生群体提出,并不意味在学校众多群体里孰本孰末、孰主孰次。以学生为本是我校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优化教学资源、改进学生管理、完善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办学特色需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把握了学校发展的根本。以学生为本是我校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根本途径。坚持以学生为本,学校要重点处理好高教与培训、教书与育人、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战、调研与智库等五大关系。
[Abstract]:Taking students as the basis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l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schools are aimed at cultivating and shaping people.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of all work of the school. It is not contradictory with strict management, strict education, strict training, strict discipline and loyalty education, and it is not contradictory with establishing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eachers. Taking students as the basis is not relative to other non-student group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re are many groups in the school. Taking students as the basis is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our school. Optimizing teaching resources, improving student management, perfecting training scheme,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Adhere to the studen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to grasp the root. Taking students as the basis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our university to build a first-class inter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To insist on student-oriented, schools should focus on the five rela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eaching and educatio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ory and actual combat, research and think tank.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分类号】:D63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小坚;库恩的科学发展观和进步观述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2 王晓梅;教师托起未来的太阳[J];中国妇运;1994年02期

3 陆士桢,,酒曙光;香港社会工作教育课程设置状况及其对内地社工教育的启示(考察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4 聂世明,周莉莉;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几个普遍性问题的探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5 冯绍雷;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6 焦泉;谈师德[J];群众;1998年10期

7 胡如娟;谈公安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化[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6期

8 李小三;刍议江西的战略走向[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11期

9 ;把第一要务抓紧、抓实、抓好[J];党建;2003年10期

10 刘福垣;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J];党建;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邬建忠;;浅谈制图课堂教学设计[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文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的重大变革(提纲)[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李美才;;努力提升南北钦防城市综合竞争力[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4 徐建辉;;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提升五种能力[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5 黄赛荣;;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贫困地区崛起[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6 陈邦柱;;处理好测绘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二○○三年测绘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7 姚文烈;;人生八十最风流 共同开创第二春[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8 段振发;;“结合”才能体现“生命线”[A];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思想座谈会文集[C];2003年

9 付志群;余晓辉;;科学发展文化产业[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10 ;前言[A];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景莉 谭南周;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鲍东明;学生为本 创新教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中铁十一局党委书记 王国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年

4 特约通讯员 邹明华;学生为本 师生互动[N];美术报;2002年

5 记者朱仁华 金海忠;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N];浙江日报;2002年

6 徐飞鹏;坚持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绿化隔离地区建设[N];北京日报;2003年

7 徐飞鹏;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N];北京日报;2003年

8 徐飞鹏;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N];北京日报;2003年

9 徐飞鹏;在城市化进程中把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放在首位[N];北京日报;2003年

10 记者 春鸣 通讯员 张芝萍;扬“学生为本”理念之旗[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普永生;当代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黄建清;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冬;可持续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勇;中国就业制度变迁与公共政策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5 王庆华;我国转轨时期政府政策的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蒙永胜;新疆绿洲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4年

7 薛泽洲;中国中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曹汝华;中国农村融资问题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宗仁;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10 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燕民;中国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季一鑫;危机管理在军队医院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3 陶日贵;发展: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对近代以来发展哲学的思考[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力;马克思“人的发展三种形态”理论的历史考察与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04年

5 樊非;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政府文化职能转变[D];河海大学;2004年

6 王霰;我国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袁记平;我国饮用水保护立法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李敏;对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9 刘永亮;浅析执政理念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陶世祥;万盛区经济结构调整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71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371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