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大鼠电流损伤后心肌PEG-3表达的法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4 15:19
【摘要】:目的:探讨电击伤和电击死后心肌中PEG-3表达的时间相关性以及其能否用于生前电击和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电流损伤的模型。电击伤组于电击后0h、3h、6h、12h、24h、3d、6d、12d断颈处死取材;电击死组分别于死后0h、1h、3h、6h、12h取材;死后电击组分别于断颈处死后的0h、0.5h、1h、3h电击后取材;阴性对照组直接断颈处死后分别于0h、0.5h、1h、3h、6h、12h取材,取材的部位均为左心室前壁中央部,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所有大鼠心肌PEG-3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象分析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击伤(死)组在电损伤早期PEG-3即表达增加,且不同时间的表达有一定的规律,故可用于推断心肌电击伤(死)的时间。而在死后电击及阴性对照组只有弱表达,根据这点可以将死后电击和电击致死进行区分。结论:心肌电损伤后PEG-3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可以用于对电击伤(死)的诊断;心肌电损伤后PEG-3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和死后电击。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correlation of PEG-3 expression in myocardium between electrocution and postmortem injury and whether it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antemortem shock and postmortem shock. Methods: the rat model of current injury was established. The rats in the electric shock group were killed and killed at 0 h, 3 h, 6 h, 12 h, 24 h, 6 d, 6 d, 12 d, respectively, and the electrocution group were collected at 0 h, 1 h, 3 h, 6 h and 12 h, respectively. The postmortem shock group was taken at 0 h, 0.5 h, 1 h and 3 h after cervical amputation. In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the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left ventricle at 0 h, 0.5 h, 1 h, 3 h and 6 h and 12 h,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PEG-3 in the myocardium of all the rat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fter image analysi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EG-3 increas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electrical injury, and the expression of PEG-3 was regular at different time, so it could be used to infer the time of myocardial electrical injury (death). There was only a weak expression in postmortem shock and negative control, according to which postmortem shock and electrocution could be distinguished.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PEG-3 after myocardial electrical injury is time-dependent and can be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electrical injury (death), and the expression of PEG-3 after myocardial electrical injury can be distinguished between antemortem and postmortem electric shock.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汉中市3201医院病理科;
【分类号】:D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欧桂生,竞花兰,姜富学,李艳容,谢秀琴;电击死心肌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实验观察[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2 马智华,万立华,晏珩,潘守亭;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击伤后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5期

3 刘小山,宋一璇,毕启明,罗斌,侯景辉;电击死心房肌中心钠素改变的免疫组化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4 秦志强,龚毓昌,黄晓华;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J];法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5 董利,陈玉川,胡丙杰;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及发生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法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丽萍;高其康;陈亮;王新超;姚明哲;;茶树基因芯片的研制和初步应用[J];茶叶科学;2006年03期

2 欧桂生,竞花兰,姜富学,李艳容,谢秀琴;电击死心肌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实验观察[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3 吴荣奇,陈龙,贾建长;意外电击死的法医学分析[J];法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4 于晓军,吴德清,刘卯阳;胸腔“浆膜电击纹”4例分析[J];法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5 马书玲,李凡,秦豪杰,莫耀南,李伟,贾小安;不同电压电击致死的法医病理学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6 竞花兰,姜富学,成建定,张有宾,张宜骏,李章旺,吴金浪;大鼠电击死心脑肺及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7 秦志强,龚毓昌,黄晓华;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J];法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丽萍;高其康;陈亮;王新超;姚明哲;;茶树基因芯片的研制和初步应用[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竞花兰;姜富学;成建定;张有宾;张宜骏;李章旺;吴金浪;;大鼠电击死心脑肺及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A];广东省法医学会成立两周年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清安;外加低压稳恒直流电场促进损伤心肌修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2 王晔;无电流斑电击死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军;交流电致骨损伤的试验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2 王晔;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与Caspase-8蛋白的表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潘守亭;电击伤后心脏组织TIMP-1及a-Actin表达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4 李万军;电击伤(死)后心肌PEG-3表达的法医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杨强;S100A9基因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S100A8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建国,陈忆九;意外电击死21例法医病理学分析[J];法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2 刘小山,宋一璇,毕启明,罗斌,侯景辉;电击死心房肌中心钠素改变的免疫组化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3 汤朝武,,陈壁,钟德才,李艳;兔电击伤后全血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值的改变和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4 廖志钢;吴家櫦;;电流斑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能谱测定[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9年03期

5 张飙,王景全,姜英令;电烧伤后心电图异常及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嘉言;;电伤微量金属简易检出法初探[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1期

2 俞炽中;;无病灶猝死之尸体[J];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3 廖志钢;郑万明;谢其天;;一例非典型的皮肤电流斑的案例报告[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7年03期

4 李宏;刘明俊;陈念祖;;乌头碱中毒大鼠心肌酶的细胞化学研究——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超微结构定位[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8年03期

5 李宏;陈念祖;刘明俊;;大鼠乌头碱中毒心肌酶的细胞化学研究(Ⅱ)——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定位[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8年04期

6 李万年;王智华;;少见的心脏钙化引起急死一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7 陈忆九;赵子琴;李中;;大白鼠死后心肌自溶的酶组织化学研究[J];法医学杂志;1989年02期

8 张武扬;沈念慈;何德华;董荣春;詹昒洲;;喹啉类药物中毒的病理变化—动物实验研究[J];法医学杂志;1989年03期

9 李元平;吴军;叶明福;辛榕;王晓东;殷钧斐;陈希伟;;人体颅脑贯通枪创后心肌和肺的超微结构观察[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10 姜树山;谭佩娇;王石兰;;大鼠急性CO中毒的超微病理学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令嘉;弓景波;宋学立;程素琦;;线粒体膜渗透性转换(MPT)的变化在氧化应激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中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2 熊国新;李申明;;心力衰竭的心肌细胞异常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讨[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史大卓;陈可冀;王伟;钟蓓;朱应葆;付欣;;川芎嗪对缺氧缺糖心肌细胞蛋白质、RNA合成及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4 刘小平;;冠心病运动治疗的康复疗效与机理探讨[A];1998年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5 葛可佑;;克山病心肌的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改变[A];美国营养进展基金会第一届国际营养学会议学术报告选编[C];1981年

6 朱世英;;低硒的克山病病区粮动物实验研究 二,大白鼠心肌的亚微结构和酶活性变化[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7 李春盛;南柏松;;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血清锌、铜锰铬和硒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原因的探讨[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8 刘广林;朱天义;张吉文;;硒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9 李孝光;周小波;;钴对心室肌及房结电活动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10 杨晓晖;吕仁和;;止消通脉宁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糖尿病(消渴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景华;健康之大忌——酗酒[N];中国煤炭报;2000年

2 副主任医师 李水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也能致命[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陶建生副院长;理洫王血塞通软胶囊治血瘀证的实验研究[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包来发教授;理洫王血塞通软胶囊治血瘀证的实验研究[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5 吕工;AⅡ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科 刘岚 赵明中 高承梅;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7 作者 Tina Adler 翻译:英子;新研究比较血管成形术与溶栓药物治疗心脏病发作[N];医药经济报;2000年

8 高冲;克隆器官何时造福人类[N];中国税务报;2001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血管科 霍艳明;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疗效佳[N];健康报;2001年

10 谭志刚;睡眠新说[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浩;心电活动的可视并行计算模型[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罗义;冠状微循环障碍和过氧亚硝酸生成在心肌顿抑发生中的作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3 李星;生长激素对心肌细胞代谢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陶霞;去窦弓神经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5 高瞻;雌激素和idoxifene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王冠英;κ-阿片肽受体参与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7 代政学;bFGF抑制IL-1β诱导的心肌细胞调亡作用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8 周京军;κ-阿片受体参与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及阿片受体耐受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招明高;5-羟色胺与心肌肥厚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刘健;心肌重塑时细胞核钙信号调节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锋利;开心胶囊Ⅰ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2 孙学刚;定心方和丹参酮ⅡA防治心律失常的一氧化氮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3 刘道明;肺炎对幼鼠右室心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电流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4 王剑;活血祛痰、平肝益气法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5 胡超;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对心肌结构、功能和能量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6 俞坚武;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年

7 孟瑞琳;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对母、仔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8 林吉进;急性心肌缺血时连接蛋白43的改变及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1年

9 陈迈;心脏κ阿片受体在抗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徐凯;比索洛尔在改善心梗后心功能过程中对NO和CGRP的影响及其对诱导的心肌细胞NO生成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00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400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4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