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论和谐侦查之法律话语

发布时间:2019-03-08 09:34
【摘要】:法治国家,法律具有无上权威,侦查也必受其规制。侦查具有动态性和冲突性,其法律尤其需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包括警察、当事人和社会大众,"本"包括基本权利和特定权利。"为本"则应该构建并完善侦查相关法律的自生机制,并重塑其现实内容:警察的合理自由裁量权,当事人充分的救济途径和社会大众相应的知情权。
[Abstract]:In a country ruled by law, the law has no authority, and investigation must be regulated by it. Investigation is dynamic and conflict, especially its law needs to reflect people-oriented. The people-centered "people" include the police, the partie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nd the "people" include basic and specific rights. " Therefore, we should 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self-born mechanism of the relevant law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hape its realistic content: the reasonable discretion of the police, the adequate relief channels of the par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ight of the public to know.
【作者单位】: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 西南政法大学侦查系
【基金】:公安部项目“和谐侦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06LLYJJLST034)
【分类号】:D91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朝霞;;新媒体舞蹈艺术源流与特质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林容;;数字化期刊的媒介融合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11期

3 柏松;马玉荣;;英国BBC的“创新”、“纳新”及其启示意义[J];传媒观察;2012年06期

4 刘博雅;;天使还是魔鬼[J];当代艺术;2010年02期

5 刘介民;;科技与性别:哈拉维赛博理论与女性主义[J];东方丛刊;2009年04期

6 孙平;;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出版的发展[J];现代出版;2011年06期

7 杨金花;;新媒体的后样态艺术特征——从日常生活现象看新媒体后样态艺术特征[J];电影评介;2008年02期

8 刘介民;;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9 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发展趋势分析[J];编辑之友;2012年07期

10 蔡建东;;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理性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琳;;网络政治学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探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三强;“变相”之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务中;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5 胡小安;虚拟技术若干哲学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6 刘燕;后现代语境下的认同建构[D];浙江大学;2007年

7 范龙;媒介的直观[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沐;实践时空观[D];吉林大学;2009年

9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梁美妍;话语民主与微观权力:虚拟公民社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维娣;虚拟现实的媒介表达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3 吴明蔚;“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D];吉林大学;2011年

4 潘梅;大学生网络观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唐启良;虚拟实践的哲学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培敏;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珂;中国网络爱国主义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雄鹰;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琳;网络传播增权的失衡与制衡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邵顾彦雯;麦克卢汉传播学的现象学解读[D];东华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振强;;以人为本的和谐刑事诉讼理念[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0期

2 ;“以人为本”建设企业[J];共产党人;1995年06期

3 ;以人为本抓能人经济[J];宁夏画报;1996年06期

4 芮泗;以人为本促进队伍发展[J];中国保安;1997年04期

5 梁爱平;“以人为本,依法立院”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法学;1998年06期

6 黄英杰;“以人为本”与“爱岗敬业”——浅谈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职工教育;2002年11期

7 李;;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J];资料通讯;2003年10期

8 韩迎春;“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唯实;2004年07期

9 迟福林;以人为本与求真务实[J];学习月刊;2004年06期

10 邹腊敏,许仲举;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黎康;;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尹洪太;赵志红;;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6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林霞;;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俊祥;;刍议基层图书馆在发展与服务中的“人本管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蔺鹏;;质量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武汉[N];长江日报;2005年

2 辽宁人口信息中心研究员 曹景椿;以人为本[N];中国人口报;2002年

3 记者 徐英梅 张淑瑜;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4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李家龙;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N];淮南日报;2005年

5 程伟礼;“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N];解放日报;2004年

6 张道航;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N];经济日报;2005年

7 何平 李彦彬;德龙钢铁以人为本谋发展[N];人民日报;2004年

8 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黄立新;怎样在职校中落实“以人为本”[N];安康日报;2006年

9 李步云;为什么不应该反对“以人为本”这个提法[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安有太 文其祥;屯南煤业以人为本铸牢安全网[N];兵团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2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5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6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436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a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