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效应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
[Abstract]:The theory of "spiral of silence" has been greatly challenged by the revolution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ven the phenomenon of "spiral of anti-silence" has appeared in the network society.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hatred and hatred of officials in the real society and the similar opinion climate formed by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unconscious or irrational behavior of the group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group, which leads to a large number of network group events.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still the realistic reflection of the "silent spiral" effect in the network society, and it also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properly deal with such events.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source management, standardizing the network behavior, reshaping the network opinion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and pluralistic media communication channel and audience integration mechanism, and skillfully using all kinds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can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properly deal with the network group events and make the "spiral of silence" become a positive and open "spiral".
【作者单位】: 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浙江省科学发展观和浙江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编号:11BZZ058) 浙江省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资助(编号:ZJQN2011G06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金海;周丽玲;李博;;沉默的螺旋与意见表达——以“抵制家乐福”事件为例[J];国际新闻界;2009年01期
2 熊壮;;“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四个前沿[J];国际新闻界;2011年11期
3 原源;;变幻的螺旋:社会舆论形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面临的挑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顾金喜;;组织平台创新与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以宁波市江东区“社区网络发言人”建设个案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陶建钟;;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基于网络典型案例的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1年08期
6 刘建明;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J];现代传播;2002年02期
7 谢新洲;“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2003年06期
8 刘英;;“沉默的螺旋”在互联网下的终结——以“范跑跑”事件为例[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12期
9 魏玖长;;危机信息的整合传播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唐慧玲;;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罗尔斯差别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陈明;;农业生态安全视角下农民公民性培育的价值与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黄英;;从自由到平等的正义理论——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陈秀;;高校女职工和谐发展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0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文娟;;共和主义自由与帝国的悖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晗;;超越“西学东渐”——中国受众研究的本土化模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孔锴;孙启林;;试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效果——以建国至内战时期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赵爽;;水资源利益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泽环;;《大学》和《政治自由主义》之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9 彭鹏;;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发展观[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6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8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琪;网络舆论被主流媒体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6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祖联;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雷;刘曙光;;论网络政治动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冯斌元;;公共网络安全视野下的虚拟社会管理研究[J];公安研究;2010年08期
3 安库雷;唐毅;;一个“异端”的道德试验[J];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18期
4 魏玖长;赵定涛;;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06年12期
5 黄忠培;陆文芳;;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治安的影响及管理对策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顾金喜;;积极推进政府治理创新 妥善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03期
7 李钢;;虚拟社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04期
8 魏玖长;赵定涛;;危机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估与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李金;;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实;2005年12期
4 王玉龙;吕云涛;;健全能量释放机制,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控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5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农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四大机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9期
7 麻彦伟;;乡镇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J];领导科学;2005年23期
8 余凌云;唐荧;;论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年02期
9 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公安研究;2005年02期
10 阳红光;浅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公安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2503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50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