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向右或向前:批判性进步犯罪学的现代展望
【作者单位】: 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恩·莫里森;刘仁文;;在后现代主义中建构犯罪学理论[J];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叶从容;;从同一美学看当代文坛警察形象[J];政法学刊;2011年03期
3 李晓明;朱颖;赫尔曼·史漫丁格;朱莉亚·R·史温丁格;米歇尔·J·林奇;;从伯克利犯罪学派看美国的国家政治*[J];政治与法律;2008年04期
4 普拉蒂·约翰;李晓明;王小燕;;批判犯罪学与刑罚性社会——一些新的“社会控制视觉”[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3期
5 康均心;;现代化历程与大历史犯罪观——李锡海新著《现代化与犯罪研究》评价[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李公明;;消费时代的后犯罪观与社会博弈[J];读书;2007年06期
7 齐岩军;;构筑抑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文化屏障[J];福建法学;2005年03期
8 Hans Joachim Schneider,赵宝成;比较犯罪学:目的、方法与结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4期
9 贾云;;论儿童观的范式转型——社会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儿童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琼琼;;《时时刻刻》:解读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层危机[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济坤;;批判犯罪学评述[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赫尔曼·史温丁格;朱莉娅·R.史温丁格;米歇尔·J.林奇;李晓明;朱颖;;美国的批判犯罪学与后现代的挑战[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宁;论当代西方批判犯罪学—阶级维度的考察[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8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53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