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6 16:44
【摘要】:电信诈骗犯罪是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智能化、多元化、信息化的诈骗模式,行为人通常借助短信、电话、互联网等媒介,对受害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让受害人在“自愿”情况下“主动”交出财物,以达到诈骗财物的目的。此类犯罪不仅对社会诚实信用原则造成了极大冲击,而且极大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与正常的商业秩序。电信诈骗行为大都发生在虚拟网络世界,导致侦查取证很困难。而且电信诈骗犯罪行为人集团化作案,分工严密具体,有组织的犯罪,性质极其恶劣。自电信诈骗迅速扩散蔓延以来,虽然公安机关不断深化打击力度,但是这仍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犯罪分子被利益引诱下的贪心和疯狂行动。如何从根源上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以降低电信诈骗发生率,是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及社会成员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电信诈骗概念、电信诈骗特点以及电信诈骗犯罪多发的成因等展开详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防范对策,希望能对提高案件侦破率、共同遏制此类犯罪有所帮助。本文首先阐述了电信诈骗犯罪的概念和特点,使读者能够对电信诈骗犯罪有一个初步的明确的界定和认识,然后通过一些数据资料分析电信诈骗犯罪多发的现状,使读者对电信诈骗的发展现状的脉络有一个更清晰的把握。其次,本文对电信诈骗犯罪多发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从被害人趋利避害心理、防范意识薄弱以及相关部门监管防控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多角度论述电信诈骗多发的成因。最后,针对电信诈骗多发的成因,并结合国外应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措施,本人从被害人自身、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三方(公安、电信、银行)防控监督等方面,对如何防范规制电信诈骗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图文】:

国手,问题情况,隐私


2.3 电信诈骗犯罪的事件调查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遭遇到了移动安全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图 1),受调查用户中 69.1%表示被窃取过银行账户、密码和手机号等隐私信息,收到过仿冒银行的短信的用户占 22.0%,恶意软件自动安装的占 17.8%。随着公安部门和电信、互联网行业加强监管,软件捆绑、广告植入、偷跑流量等行为会逐渐降低,但对个人信息、隐私数据保护等还亟待加强⑦。

国手,电信,调查结果


图 2 2016 年 8 月份报道的大型电信诈骗案件层数不穷,连大学生、高校老师等知识分息泄露严重的社会中,犹如草原的猎物,分子的侵害对象。调查数据显示(图 3,过电信诈骗,其中受骗金额在五百元以五百至二千元的手机用户高达比例为 2户占 18.9%,五千元以上的用户占 15.3%2016年中国手机用户遭遇电信诈骗情,,山东临沂女生徐玉玉接骗电话后,被骗走 9900 元,因悲痛欲绝,导致 21 日离世。29 日晚,清华被冒充公检法1760 万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晶;陈锦;;海峡两岸刑事司法互助新探——以电信诈骗犯罪为例[J];海峡法学;2015年01期

2 刘爱娇;;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国际刑事警务合作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李恒;王刚;;网络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特点及侦防对策研究[J];净月学刊;2014年05期

4 吴照美;王亚红;;电信诈骗犯罪侦防对策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陶维桢;;论电信诈骗犯罪[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殷宪龙;;我国网络金融犯罪司法认定研究[J];法学杂志;2014年02期

7 顾伟;;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规律、特点及打防对策[J];政法学刊;2013年01期

8 高蕴嶙;李京;;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及实证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各区县发案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黎晴;;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难点和对策[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李蕤;;比较视野下的电信诈骗犯罪防范与侦查合作[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徐鹏;刘贵增;胡南;;网络刷单类诈骗居电信诈骗之首[N];法制日报;2017年

2 张宽明;徐大卫;宋华俊;;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揭秘[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庞文彬;;电信诈骗背后的失信代价[N];佛山日报;2012年

4 吴冰 ;贺林平;;电信网络漏洞谁来封堵[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崔明镜;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2 杨江浩;电信诈骗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陈斌;电信诈骗犯罪的犯罪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4 李维强;电信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及治理对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马志贺;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东;我国现阶段袭警问题的系统分析与防范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1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561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f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