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被害人心理及被害防范对策
发布时间:2019-11-28 07:42
【摘要】:女性被害是一个长久、隐蔽的现象,易被人忽视。近些年,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女性被害才渐被关注,但研究范围狭窄研究资料零散。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素质,极易成为犯罪的对象。被害者和施害者又存在互动关系,可以说没有被害者就没有犯罪者。研究女性在被害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心理,有助于揭示被害规律,从而采取措施预防被害。即使被害也应尽早采取措施,将对被害人的伤害降到最低,防止被害人向犯罪人方向转化,这有利于减少犯罪。因此研究女性被害人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易发、多发的强奸犯罪、家庭暴力犯罪入手研究女性被害人心理,研究范围延伸至被害人二次被害及女性被害人恶逆变。本文着重研究女性被害人在被害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并从多方面、多层次提出针对女性被害人的防范援助对策。本文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概述。本部分主要阐述被害人的概念、女性被害人的基本特征及研究女性被害人心理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家庭暴力被害妇女心理特征及被害防范对策。本部分阐述家庭暴力的特征,分析了受虐妇女的心理历程及家庭暴力存在的原因。提出对被害妇女的援助措施。包括对被害妇女进行心理辅导、安抚,劝其在受暴初期就反抗,离开施暴者,从而避免更严重的暴力。同时本文也提出对施暴者进行法制和危害教育,让他认识到男女平等、家庭暴力是一种犯罪行为,并及时强制施暴者戒酒、戒毒。 第三部分,强奸犯罪被害妇女心理特征及被害预防、援助。本部分分析了强奸犯罪被害妇女心理特征,包括被害前心理、被害时心理及被害后心理。提出从被害者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着手进行被害预防及对强奸受害者进行多方面的援助。 第四部分,女性被害人二次被害保护研究。女性被害人在被害后在寻求国家司法救助的过程中,由于司法者的不当行为及周围亲人、朋友、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错误态度和反应导致被害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身心上再次受到伤害。本部分分析二次被害的表现,提出对被害人二次被害的保护措施。 第五部分,女性被害人恶向逆变。被害人恶逆变犯罪是指被害人由于其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侵犯,在不良心理的支配及其他因素的推动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女性被害人恶向逆变具有激情犯罪、手段残忍的特点。本文探讨了促使女性被害人恶向逆变的原因,提出措施防止被害女性恶向逆变。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17.9
本文编号:2566970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1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安;;联合国关于罪犯待遇方面的法律文书[J];当代司法;1995年04期
2 荣维毅;整合力量 推进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研究与行动[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3 黄列;家庭暴力的理论研讨[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3期
4 莫洪宪;论女性刑事被害人之权益救济[J];法学评论;2000年06期
5 康树华;加强青少年犯罪的被害人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5年06期
6 林少菊;浅析女性犯罪人由被害到犯罪的“恶逆变”[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李伟;论犯罪被害因素[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赵可;试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相互作用及其角色转换[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刘贵萍;论被害人的心理演变[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姚建龙;女性性受害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566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56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