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及提升路径
发布时间:2017-03-29 09:03
本文关键词: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及提升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独有的称谓,它的发生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往往会给国家与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情节特别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它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的,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群体或不确定的群体临时聚合形成的群体,通过采用非理性的、非法的、具有一定规模性的聚集,或者是参与群体在语言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各类群体行为的方式,用以表达自身诉求和主张,或是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是用以发泄不满、制造影响的目的,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社会骚乱、民众暴动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与群体性事件有很大的区别,它是群众用来表达自身诉求的一种非理性方式,虽然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依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适度的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的减压阀,可以释放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基层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也可以从中检视政府执政能力的不足,从而,促使政府全面提升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这些事件的不断发生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不能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将会引发更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干预改革和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系统研究群体性事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能力构建,对提升我国县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指导实践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此。 县级政府作为中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它处于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是我国举足轻重的一个部位。我国现行制度下要求政府事无巨细、全面包揽,对经济社会事务进行直接指挥和管理,这更是凸显了县级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防范能力、预警和化解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善后管理能力对维护辖区内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然而恰恰是长期计划经济养成的、现行制度中的某些弊端,致使当今我国县级政府过于注重体制内维稳,过于依赖事后补救,忽视对舆论的监督,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直接导致了县级政府对群体性事件防范、反应能力偏弱,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联动不够流畅等现象,严重影响县级政府的公信力,给对当地社会生活、生产秩序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本文正是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国内近阶段影响较大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找出县级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不足,进而从提高政府公信力、探讨如何畅通县域利益表达机制、探索县域社会矛盾解决方法,以及完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几个方面完善县级政府行政职能,达到从根本上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目的。
【关键词】:县级政府 群体性事件 应对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引言11-18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11-12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7
- 一、国外相关理论12-15
- 二、国内相关研究15-17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7-18
- 第二章 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理论分析18-28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18-20
- 一、群体性事件18-19
- 二、县级政府19-20
- 三、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20
- 第二节 提升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必要性20-25
- 一、县域稳定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20-21
- 二、县级政府在国家维稳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21-23
- 三、应急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第一线多在县域23-25
- 第三节 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内容25-28
- 一、群体性事件的防范能力25-26
- 二、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化解能力26
- 三、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26-27
- 四、群体性事件的善后管理能力27-28
- 第三章 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28-36
- 第一节 防范、反应能力不足28-30
- 一、社会矛盾突出点的敏感性不足28-29
- 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非常规性机制缺失29-30
- 第二节 应对处置措施不当30-32
- 第三节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能力欠缺32-33
- 第四节 公共信息平台管理滞后33-35
- 第五节 善后工作缺失35-36
- 第四章 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36-43
- 第一节 过于注重政府体制内维稳36-38
- 一、现有的维稳工作机制僵化36-37
- 二、现有的维稳主体具有局限性37-38
- 第二节 忽视社会矛盾的防范和化解38-39
-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严重滞后39-41
- 一、政府对舆论引导的主导权缺失39-40
- 二、舆情预警不力40
- 三、不能理性对待政绩观40-41
- 四、过度依赖传统媒体与忽视网络民意的对立41
- 第四节 缺乏维稳工作长效机制41-43
- 第五章 提升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途径43-54
- 第一节 提升县级政府的公信力43-45
- 一、提高县级政府民主化水平43-44
- 二、打造县级法治政府44
- 三、打造县级廉洁、高效政府44-45
- 第二节 构建和完善畅通的县域民意表达机制45-47
- 一、加强民主制度建设45-46
- 二、拓宽民意表达渠道46-47
- 三、推进信访制度改革47
- 第三节 建立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47-50
- 一、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48
- 二、完善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48-49
- 三、完善群体性事件的冲突化解机制49-50
- 第四节 完善县级行政监督和责任追惩机制50-54
- 一、加强对县级政府的行政监督50-52
- 二、完善事后责任倒查机制52-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发桂;;我国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理性化建构探析[J];长白学刊;2010年05期
2 李成实;;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基本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3 蔡维波;;群体性事件的国内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4 赵元明;;论当代中国治理目标的基本走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赵永琛;;维稳的成本和收益[J];红旗文稿;2010年21期
6 尹利民;;策略性均衡:维权抗争中的国家与民众关系——一个解释框架及政治基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徐勇;;“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孙应征;刘国媛;;略论司法公信力之构建[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孙柏瑛;;反思公共行政的行动逻辑: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陈发桂;;基层维稳的行动逻辑:从体制化运行到社会化运行[J];理论与改革;201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及提升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7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