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社区矫正人员时间洞察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23 16:21
【摘要】:目的:考察社区矫正人员时间洞察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区矫正人员一般资料问卷、王晨修订的《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以及刘朝莹编制的《劳教人员社会适应量表》对湖南省长沙市某区及河北省邯郸市某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施测,共发放4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为79.5%。结果:(1)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适应在性别、年龄、就业及经济收入、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对社区矫正的态度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社区矫正人员的时间洞察力与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间存在显著相关,时间洞察力在过去消极维度上与社会适应、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在过去积极维度上与社会适应、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在现在冲动维度上与社会适应、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在现在宿命维度上与社会支持间显著负相关与社会适应相关不显著,在未来维度上与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3)社区矫正人员时间洞察力中未来维度与过去积极维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现在冲动维度与过去消极维度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社会适应;社会支持中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及主观支持维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4)社会支持在时间洞察力与社会适应间的中介作用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在时间洞察力的过去消极维度、过去积极维度、现在冲动维度与社会适应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1)在回归社会的心理准备上,男性要高于女性,年轻者高于年长者;人际满意则相反,男性低于女性,年长者低于年轻者;有稳定经济收入来源的社区矫正人员社会适应水平高;家庭关系融洽、彼此感到关心和接纳,家庭和社区成员对社区矫正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社区矫正人员对回归社会有更高的心理准备水平。(2)社区矫正人员对时间的态度越消极,其社会适应越差,对时间的态度越积极,社会适应越好;社会支持越好的社区矫正人员,其社会适应水平越高。(3)社区矫正人员对过去持消极态度以及对现在持冲动态度对其社会支持有着负面的影响,进而使得其社会适应水平变低,而对过去持积极的态度既可以直接影响其社会适应水平高低,也可以通过影响社会支持来达到影响社会适应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2.6;D926.8
【图文】:

模型图,中介效应,模型,社会适应


支持的利用度及主观支持对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果详。表 4-11 社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对社会适应的回归量 自变量 B β t R2ΔR2适应 对支持的利用度 1.602 0.268 5.028***0.104 0.104 25主观支持 0.399 0.173 3.237**0.131 0.0273 社会支持在时间洞察力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中介变量是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中介,自变量 X 对因变量 Y 的影响影响变量 M 来影响变量 Y,则称 M 为中介变量[119]。中介变量示意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铭尧;;社矫人员再社会化的困境与对策构想[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9年04期

2 林凡;成杰;张秋镇;彭杰;崔苗;张广驰;;基于智能穿戴的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系统研究[J];移动通信;2017年24期

3 段晓雪;;社区矫正人员社会融入现状的分析[J];农家参谋;2018年15期

4 李钰;;论社区矫正人员权利义务的实现和保障[J];新疆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5 陈么元;徐国海;叶幼丹;;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支持及其领悟能力的调查研究——以孝昌县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年09期

6 吴之欧;方翌;;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社区矫正人员再犯风险评估[J];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07期

7 范迎波;;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年19期

8 刘绍军;;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情况分析[J];人民检察;2016年08期

9 尚振兴;;浅析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原因及防控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6年31期

10 杨子群;;社区矫正人员适用减刑法律问题探析[J];人民检察;201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丹丹;路铭涵;王卫红;;社区矫正人员心理需求的质性分析及模型构建[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彭璇;;宽严相济视野下社区矫正人员减刑制度探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张丹丹;路茗涵;王卫红;;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需求理论——基于扎根理论[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王强;;“司法e通”打造和谐司法 人性司法[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5 刘景文;毛新政;;社区矫正衔接的制度缝隙及弥合——以社区矫正接收地存疑时的法院决定机制为对策[A];尊重司法规律与刑事法律适用研究(下)——全国法院第27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16年

6 井世洁;;社区矫正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雪萍;;浅析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C];2015年

8 王敬;;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特殊人群管理——以社区矫正为视角[A];第五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越;扫黑除恶中抓实抓好矫正人员管理[N];攀枝花日报;2019年

2 记者 吴英印 通讯员 李正光 吴清仁;发动社区矫正人员共同参与“扫黑除恶”[N];三亚日报;2019年

3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吴飞 范为民;南坪司法所强化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监管[N];淮北日报;2019年

4 记者 郭树合;一社区矫正人员被表彰为见义勇为模范[N];检察日报;2019年

5 姚文婷 吴江碧 周定明;真情帮扶开启社区矫正人员新生活[N];法制生活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蒲晓磊;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应体现特殊性专业化[N];法制日报;2017年

7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检察长 朱文俊;聚焦“四化”新要求 实现基层检察新提升[N];江苏法制报;2017年

8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高一飞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汪友海;社区矫正法应明确执法人员地位与职权[N];检察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陈红 陈张坤;“红领之家”为何五年持续红火?[N];宁波日报;2017年

10 于海滨 刘思源;把群众对平安的问号拉直[N];承德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忠峰;社区矫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浩;社区矫正人员再就业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2 张梦琦;社区矫正人员时间洞察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洪栖林;社区矫正人员时间洞察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钟铠;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区矫正人员就业困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5 李颖;保外就医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压力缓解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9年

6 李源;社区矫正管理系统信息化研究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8年

7 杨雍哲;温州市永嘉县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力量参与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8 吴传伟;合作原则视角下的社区矫正司法社工反馈语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

9 徐明清;社区矫正人员隐私权的保护范围[D];广州大学;2018年

10 赵成钰;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介入矫正人员心理问题的个案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7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767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7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